黄土地上会不会再“长出”名校
2017-06-15
@奔跑の蜗牛:兰州大学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与兰州市政府和甘肃省政府的较少支持不无关系,再加上国家政策没有向兰大倾斜,这些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兰大的衰败;但是更多的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近年来兰大的日益衰败与其自身不良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有很大关系,对于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挽留重视不足,导致吸引力下降;再者,兰大区域化越来越严重,这有悖于兰大作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的办学初衷。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金融腐败背后的监管真空》
短板在于:只要一拥有监管的权力,就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些好处自己没份儿的现实。(泸左淬冰生)
5年前,我去兰州做一个调查报道,曾得到过兰州大学数位教授的倾力相助。老师们的淳朴、正直与热情好客,令人感动。但与此同时,兰大的衰败之象也给我留下了印象。大约20年前,我的一位远房表姐高考时被兰州大学录取,便说是考上了“全国十大名校”,被家族中人当成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想起这件旧事,我隐隐感到,兰大的声望与实力已不如从前,而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这次去兰大,感受就更加深刻。兰州拥有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近年来,由于重工业不景气,加之政府大力整治,原本常年全国倒数的空气质量竟有了飞跃提升。在蓝天白云黄土山的环抱中,兰大榆中校区看起来也有一丝独特的苍凉之美。在这样一个远离喧嚣浮华的地方读书做学问未尝不是一件美事,但现实却很骨感:榆中校区看起来面积广阔,但教室依旧不够用。我去的那天,教学楼一层的每一间教室都在上课,没有课的学生无处上自习,就都挤在图书馆。一到下课时间,便能看到从图书馆赶往教学楼上课的人流。由于教室不足,榆中校区每天晚上都安排上课。这样一来,晚上有课的老师回到市区家里往往都要到夜里11点。而那些从农村考上来的孩子们,则要在这样一个跟老师交流很有限的孤岛上度过大学的大部分时光。
2015、2016两年,甘肃省人均GDP连续全国倒数第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兰大想靠钱留人、靠生活环境留人,没有出路。有专家指出,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处在沙漠之州,照样办得有声有色。兰大办不好,说明自身存在问题,但这并非所有的原因。采访中我问专家,在中国,落后地区却拥有一所小而美的大学,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他想了一会儿,只能摇头以对。在一个申请课题申报奖项需要拉关系看背景的大环境下,兰大即使培养出“牛人”,也会因远离学术权力中心而吃亏,往往最终不得不另择高枝。从这一点上来讲,兰大的今不如昔,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如今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許可以成为兰大重兴的有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