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评定
2017-06-15冯志华
冯志华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盆底康复。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阴道肌力,减轻肌纤维疲劳。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意义;应用效果
产后盆底康复是产后康复的重要部分,经妊娠和分娩后,可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以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2月收治产妇116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产妇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18例;年龄21~37岁,平均(27.12±2.13)岁。对照组产妇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17例;年龄21~36岁,平均(27.25±2.2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包括心理疏导、产后会阴护理、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盆底康复。在产后恶露干净且白带、尿常规检查正常后进行盆底康复。①将阴道电极置入阴道,仰卧120°,两脚外展成为60°,产妇安静,放松臀部、腹部和腿部肌肉,电刺激度以不引起产妇疼痛为宜,25~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②Ⅰ类肌:收缩盆底肌并维持5 s,放松5 s;Ⅱ类肌:快速收缩盆底肌,放松5 s,上述动作反复训练15 min,1次/d。③阴道哑铃训练:根据产妇情况将不同重量的阴道哑铃置入阴道,指导产妇收缩阴道夹持,20 min/次,每周2~3次,出现阴道出血或阴道炎需暂停训练。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阴道肌力、肌纖维疲劳指数,治疗前和治疗后产妇盆底收缩和静息压力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8.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为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比较: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比较:治疗前两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2。
两组产妇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观察组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讨论
产后常可伴随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盆骨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盆底肌受损后,生活质量可受到一定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及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阴道紧缩度的恢复,预防盆底障碍性疾病发生,促进产妇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其自信心。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盆底康复,主要方法有盆底生物电刺激、盆底肌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可有效促进盆底神经肌肉恢复,改善血供,提高肌力,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阴道肌力,减轻肌纤维疲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