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价值实践与思考
2017-06-15费丹
费丹
摘 要 学本式卓越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备课的变化,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变化。在语文课上其具体训练方式:一是通过情境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二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多元互动。通过其思考和实践,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 学科价值 教学方法 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工具性型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技能,而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品行的熏陶。在学本式卓越课堂背景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功能?
首先是备课的变化。大家都清楚,平时备课都是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但备教材所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掌握那些语文知识点,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应用这些语文知识。备学生已不再是关注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知识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语文知识,学生能在个人成长方面得到哪些发展,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情感体验和表现的平台等,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变化。学本式卓越课堂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让语文生活化。还应关注学生有哪些已有经验可以被利用和提高;有哪些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有哪些生活中的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下面就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做一些思考。
1通过情境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语文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词的萌发。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不能以封闭的课堂来束缚儿童,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那就根本谈不上学好语文。在开放而真实的情境中,主人公就是学生,他们在其中观察、思考、交流、表达。一次次情境的观察与感受,在孩子记忆里留下了繁多的生动映象。这为孩子的想象与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记得在本学期执教四年级上二单元作文,主题是连续观察周围事物,写几则观察日记。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分小组种豆芽,让他们去经历种植豆芽酸甜苦辣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孩子们思路活了,有话可写了。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去写出豆芽的变化。比如孩子们发现,刚长出来的叶子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不几天叶子就长大长高,变成嫩绿,像一位穿着绿纱的少女,大约过了一星期,孩子们发现,再次揭开那神秘的面纱,绿豆芽变成了一大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眼睛看到的,孩子们还有心理引发情感体验,例如,有孩子这样写道:看着这眼前的这一大片绿,我仿佛自己就变成了一株小豆芽,穿着绿色的衣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正因为有了这些入情入境的情境创设,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以及情感的共鸣,学生才写出了这些如此美妙的文字。情境教育,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语文课程中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功能。
2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多元互动
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这种多元互动的语文课堂,已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学科价值。在创设问题时,应遵循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这些原则。例如在执教《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全文,你走进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生2:我看到了狗尾草、谷子、韭菜还有野草。生3:我还看到了文中的“我”和祖父。师:他们在做什么?生:种菜、浇水、铲地。师: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用几个词来说。生:我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动物、植物、人物和他们做的事。师:同学们注意,一切东西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事物。请你告诉大家,你走进园子看见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许多事物。师:下面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刚才是用眼睛看的,这次用心去看,透过这些事物你又看到了什么?文字的背后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但我要告诉你们,绝不是一个词就能概括得了得,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很多。生1:祖父很勤劳。生2:祖父很疼爱文中的我。生3:祖父很亲切。生4:我读出了文中的“我”很调皮,天真可爱,和祖父在一起很天真和快乐!生5:我看到了园子生机勃勃。生6:我感觉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都是无拘无束的。师: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因此,读书要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要去看字面背后的意思。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创设,与学生的多元互动,使学生不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学语文,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学本式卓越課堂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中,学生不是因被迫而学,而是因需要因兴趣而学习,在课堂上,不断充实其内涵,实现能力的转化,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体验,去自由地表达,去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53-54.
[2] 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