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容忍度研究综述
2017-06-15马晓丽王晓静
马晓丽?王晓静
本文为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G46);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编号:SGH16H060)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以歧义容忍度为研究出发点,首先对歧义容忍度的界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然后进一步综述了歧义容忍度的测量工具,最后重点阐述了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性的梳理能够为歧义容忍度的研究人员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歧义容忍度;界定;测量工具;与外语学习之关系
一、引言
1948年,歧义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Frenkel-Brunswik提出。后来Bunder在1986年对歧义容忍度给出了界定,认为它是学习者在习得语言过程中面临模糊现象时,产生的一种容忍的心理接受程度。歧义容忍度是学习风格的一种,它是个人接受并处理不熟悉、复杂信息的倾向和态度。国内外对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毋庸置疑,歧义容忍度已成为国内外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引发了许多语言学习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歧义容忍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从三个维度对其开展系统性的梳理,分别是歧义容忍度的界定、测量工具以及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系统性的梳理,能够对于现阶段歧义容忍度的认知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歧义容忍度的界定
歧义容忍度是人们面对新事物时,仍然能够以一种冷静的处理方式去解决问题的程度(Chapple & Roberts, 1986)。歧义容忍度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展示出轻松处理新事物的能力(Ellis,1994)。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把歧义容忍度归纳为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即从心理学领域来界定,作为人格特征来具体分析其表现形式。
随后研究者通过进一步了解高低程度的歧义容忍度学习者特征,对歧义容忍度的定义进行了补充。例如Mclain(1993)指出,歧义容忍度较高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学习外语,因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母语文化相悖的情境,而他们更愿意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来迎接挑战,由此便会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以冷静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并解决问题,自信心相对较高;反之,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经常会焦虑以致未能很好的处理问题。Brown(2002)认为,歧义容忍度是目的语学习者在接受外语学习时,逐渐发现与其自身认知模式截然不同的状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结合起来,旨在通过了解歧义容忍度进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三、歧义容忍度的测量工具
在对歧义容忍度的进一步研究中,相关研究人员纷纷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测量工具。最先Bunder在1962年设计了16个测量项目,而且具体设计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子项目,其中分别有8个项目。Norton(1975)设计的MAT-50共有61个项目,其子项目划分较细,采用里克特7级量表。Mclain在1993年经过强化知识结构,设计出歧义容忍度量表的22个测量项目。
其中,在二语习得领域比较常用的是Ely(2002)设计的“语言歧义容忍度”量表,它主要用来分析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歧义容忍,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和外语教学,但此量表适用的对象大多数是大学生和成人学习者。它涉及12个项目,分别囊括了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利用里克特四级反向评分法,即学生得分越高说明其歧义容忍度越低,反之则越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证明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通过以上量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们趋向于认识歧义容忍度与外语学习的联系,渐渐转向语言认知过程。
四、歧义容忍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随着歧义容忍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纷纷开始关注歧义容忍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以期加强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运用。 Nuiman等人(1978)利用Bunder的量表测量了学生的歧义容忍度,结果表明歧义容忍度能够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Chapple和Roberts(1986)的研究發现,歧义容忍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歧义容忍度较高的学生能够在语言习得中应对自如。跟随国外学者研究步伐的深入,国内学者也纷纷开始注重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如周英在2000年指出,在国内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意识到歧义容忍度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它体现出对外语学习的一种心理接受能力,简言之,可以说心理素质高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克服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难题,能够学会融会贯通。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体现出与母语不同的文化特征,有时可能会出现文化冲突,在遇到新的语言难题时,容易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即刚开始学习时未能全面掌握,以致接下来的学习也力不从心,正如遇难便退的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外语,学习者应该加强心理素质,通过平时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接受能力,能够独立处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以期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语与母语的不同文化之间,显示着语言文化的冲突,但所有语言其实都是相通的,对此学习者更应注重语言之间的区别,在使用语言时尽可能地把异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歧义容忍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水平。文秋芳(2010)在研究二语习得领域时,认为歧义容忍度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影响因子,在外语学习中应得以加强。鉴于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来说,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更应加强对歧义容忍度的认识。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增强外语教师和学习者对于歧义容忍度的意识,充分利用其影响作用提高学习成效。在外语学习的运用方面,中国学习者多数是从书本汲取知识,尤其是外语学习,异文化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未能掌握,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有时还是欠缺应对能力,所以学习者更应加强实践学习能力。同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介绍歧义容忍度的定义,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概念性认识,并展示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其次,对歧义容忍度过低,心理素质过差的学生有意识地采取对应的策略加以改善;此外,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歧义容忍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者而言,在汲取新知识时,一定要克服学习焦虑,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能够培养适度的歧义容忍,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学是综合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积极的“学”之间的相互契合,外语教学同样任重而道远。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和性格差异,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素质,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指导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新语言文化现象,培养适度的歧义容忍,能够将外语学习和自身兴趣相结合,有效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 Bunder,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2(30)29-50.
[3]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 Ely,C.M. 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the Teaching of ESL [A]. In Reid J(e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 常海潮.学习策略在歧义容忍度和英语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J].外语界,2012.
[6] 文秋芳.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 张素敏.歧义容忍度研究50年多维回顾与思考 [J].外语界,2012.
[8] 周英. 歧义容忍度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7)75-78.
【作者简介】
马晓丽,女,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王晓静,女,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