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假成真”的饮食谣言
2017-06-15范志红
范志红
谣言一:胡萝卜必须过油炒
真相:蒸制才是烹调胡萝卜的最佳方法
分析: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对维护皮肤、视力健康和正常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胡萝卜素只溶于油脂而不溶于水,常被认为必须经过油炒,才能被人体吸收。其实,胡萝卜素的吸收过程发生在小肠,只要进入小肠的食糜里有脂肪,就足够使胡萝卜素被吸收了。
实际上,油炒胡萝卜算得上是“最不友好”的烹调方式。胡萝卜素在油炒的高温下不断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使其氧化而损失营养价值。同时,正因胡萝卜素易溶于油脂,如果放油较多,会让很大比例的胡萝卜素溶在油里,最后粘在锅上、留在盘上,并未进入人体。
烹调胡萝卜的最佳方法应是蒸制。胡萝卜的细胞壁厚,在充分制熟后可让细胞壁变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有利于胡萝卜素在胃肠中释放,又不会摄入过量的油脂。只要我们在食用胡萝卜前后吃一些含有少量脂肪的食物,它们就可以与胡萝卜素形成乳化微球,从而被人体有效吸收。
谣言二:饭菜最好彻底放凉后再放冰箱
真相:饭菜隔绝空气后冷却到不烫手,就可放入冰箱
分析:虽然滚烫的食物放入冰箱后,会导致冷藏室的整体温度升高,为冰箱中的嗜冷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但食物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微生物的“基数”就越大,越不安全,而且现在冰箱的制冷效率大大提升,只要不是太烫的饭菜且密封好后再放入冰箱,都不会对冰箱的正常功能产生太大影响。
聪明的做法是,将煮熟后的饭菜用保鲜盒分装,隔绝空气,待飯菜冷却到不烫手时,再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菜肴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也限制了亚硝酸盐的生成。再次食用之前充分加热,可以保障食用安全。
谣言三:空腹不能喝牛奶
真相:虽然消化率略有降低,但空腹喝牛奶比饿肚子好
分析: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2%左右,还含有约4.5%的乳糖和3.5%的脂肪。只要是能够正常消化乳糖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就会被优先分解供能,脂肪也能起到供能作用。所以,空腹喝牛奶并不会浪费很多蛋白质,否则就没法解释婴幼儿空腹喝奶却正常成长这一事实了。
有些人空腹喝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是由于他们本身“乳糖不耐受”造成的,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有关。只要搭配吃一些其他食物,如馒头、面包等,少量多次地饮用牛奶,便可减轻这种不适反应。若仍不适应,也可以选择发酵后的酸奶或奶酪制品代替牛奶。
谣言四:豆浆、鸡蛋不能一起吃
真相:只要豆浆、鸡蛋都煮熟,就可放心一起吃
分析:生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它不耐受长时间加热,打浆后煮沸10分钟以上,就会失去至少90%的活性。若加热的温度不够、时间过短,则不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剂失去活性,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目前市场上的豆浆机都是先加热到90℃以上,然后边打浆,边煮浆,时间长达18~20分钟,绝大部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已经丧失,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日常生活中,煮熟的豆浆无论搭配水煮蛋、茶叶蛋、荷包蛋,都是很好的营养组合。
“豆浆和鸡蛋不能同食”的前提是:豆浆没有煮透,胰蛋白酶抑制剂大多没有失活;鸡蛋没有熟,生鸡蛋中含有的“生物素结合蛋白”也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
需注意的是,豆制品的食用量应合理,豆浆不宜过浓(豆:水=1:20较合适),更不能把浓豆浆当水喝。每人每天宜摄入30~50克大豆,如一杯200毫升不浓的豆浆(10克黄豆加20倍水)搭配50~100克水豆腐,或一大碗300毫升较浓的豆浆(30克黄豆加10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