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慧课堂”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7-06-15卢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卢干

摘 要 运用“自慧课堂”模式开展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做好课堂四个环节:以数为证,精准备课——智慧候课,巧妙引题——学生参与,学为中心——四评作业,注重反馈。在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再细化为八个事项: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自评互评师评讲评、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课堂实践检验,提出加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形成新的“自慧课堂”模式。

关键词 “自慧课堂” 通用技术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慧课堂”模式从“智慧课堂”衍生而来。“自慧课堂”强调“自”和“慧”, 是“自主学习”与“智慧课堂”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自慧课堂”是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自觉学习、自省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明白一切事相,了解一切事理,实现由“无知”至“知识”、由“知识”至“智慧”(即“转知成智”)的认知发展与认识飞跃。

1“自慧课堂”的构想

概括起来可以描述成四个环节,八个事项,如图一所示:

图1:“自慧课堂”模式流程图

2“自慧课堂”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2.1以数为证,精准备课

2.1.1设计标准与课程

一堂复习课的设计首先从解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分析教材的内容与逻辑结构开始,这是第一步。在这一步骤中要明确概念、技能、要点问题以及彼此相关或相似的内容。

(1)分析:从教材上看,在《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里已明确了系统的概念,第四章重点介绍控制系统,其核心内容就是本课的主题“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电子控制技术》第一章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打破这三块知识的壁垒,融会贯通对分析理解具体的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2)确定:首先确定目标。本节课要让学生明晰系统概念、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等知识点;要打通控制系统与电子控制系统在方框图表述上差异的障碍,让学生融会贯通;要能准确、快速分析简单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其次确定手段。用模块化的方式组织教学环节;用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用实时反馈和差异讲评进行课堂练习;用美学和文化的思维理解技术的内涵。过程上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概括总结、案例讲解、随堂练习等手段明确各知识点的概念,掌握解题方法。技术上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教室”网课平台开展教学。

另外,作为一堂复习课,还要确定学生的思维地图,这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快速地对知识模块进行理解和运用。

2.1.2预评估

在网课平台上设置若干道预习题,全面考查学生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熟悉度和掌握度,利用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缺陷和分析障碍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理解模糊;二是选修教材中对电子控制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与必修二教材里对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环节的划分表述上有差别,所以造成学生一些理解上的混乱。三是开环与闭环的判断存在问题。

2.2智慧候课,引发兴趣

2.2.1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

学生在平时往往处于不安全的、拒不让步的保护模式当中,在上课之前要转变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处于积极、自主的生长模式当中。在本课中,采用了三个方法实现此目标。

首先,教师通过候课、恰当的聊天,鼓励学生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快乐、亲近、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赏识。

其次,教师通过课前分组游戏,建立起8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5—6名,由小组推选组长,负责主持小组学习讨论、引导学习相互帮助等活动。学生之间有比较深的相互了解,所以给组员赋予一定的责任,分担相应的工作由小组自行讨论决定。主要的角色有:记录员(绘图员)、发言人、侦查员、计时员等。

再次,用“一句话”和掌声游戏进行学习小组内的自我激励和小组间的相互激励,为接下来的正式课堂营造让人期待的、积极的学习气氛。

2.2.2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正式上课,首先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思维地图的绘制,通过每个小组绘制一张思维地图来预备并激活先期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室网课平台,实时展示各小组的绘制情况,利用平板电脑终端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不断完善。

2.3学生参与,学为中心

2.3.1获取新知识

用“四选项加工”方法设计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主要任务是鼓励并赞许积极发言的同学,不要去直接评判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教师可以用“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你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你还有补充吗?”等话语鼓励、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3.2深度加工知识

(1)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加强了学生对开环与闭环两种控制方式的判断能力。

辩题来源于通用技术教师QQ群里热烈讨论的一道题目:

图2:铣床工作示意图

如图所示是铣床和铣床工作台的工作示意图,由铣床内的电机电动工作台前进,当工作台运动到B点碰到限位开关SQ1,通过控制线路使电机反转工作台后退,后退到A点工作台碰到限位开关SQ2,通过控制线路使电机工作台前进,这样实现铣床工作台循环来回运动,下列关于铣床工作台控制系统分析中,正确的是( )

課堂上发起“随堂练习”,根据答题结果,选择A的占45%,选B的占43%,选C的占7%,选D的占5%。C和D答案是明显错误的,选A的同学认为“铣床工作台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他们当中自主报名4位同学组成正方;选B的同学认为“铣床工作台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他们当中的4位同学组成了反方。通过一辩开宗明义、二辩类比分析、三辩反证批驳、四辩总结陈词、教师点评等环节加深学生对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方式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前期的小组讨论与辩论两种方式进行外部感知,让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过程(信息流向)、工作方式等概念的认知更加明晰。学生通过大脑思维加工,由相互分享观点而产生的新看法和思想,总结获得判断开环闭环的“两看”、“三步”解题思路与技巧。

“两看”:

一看输出量(被控量)与输入量(给定量)是不是同一种物理量?能不能比较?能比较的一般都是闭环控制系统。

二看系统里的检测装置检测的是什么?检测输出量的是闭环控制系统;仅检测输入量的是开环控制系统。

“三步”:

第一步,从控制系统名称或实现的功能中找出输出量(被控量)和被控对象。

第二步,找出输入量(给定量)和检测装置。

第三步,依次找出控制器、执行器,确定控制量。

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即可利用“二看”法判定控制方式是开环还是闭环。第三步完成后可以判断出控制手段是手动还是自动。

(3)总结出“两看”“三步”后,立即进行随堂练习,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练习的题量为三题为宜。第一题较容易,正确率为97%以上,让学生体验利用自己总结出的解题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的快乐;第二题稍难,正确率为85%以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分析获得正确答案,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第三题拓展到控制系统的优化分析,承上启下,为学生学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干扰与反馈”提供兴趣点和引题材料。

2.4四评作业,注重反馈

2.4.1四评作业:自评—互评—师评—讲评

教师先在网课平台的“随堂练习”功能模块里输入答案和解析,学生课堂练习递交答案后就会自动批改、赋分,自己阅读解析理解错题,是为“自评”;对一时不能理解的错题可以开展短暂地同学交流,讨论解决,是为“互评”;老师对比较集中的错题进行讲解,是为“师评”;学生在理解后再讲给自己或其他同学听一遍,加深理解,是为“讲评”。

2.4.2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堂临近结束,教师除了总结一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给学生恰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课堂里思维活跃、表现积极、有创新意识、有团队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同学,对需要改进的方面也提出期待和希望。我们可以采用5分制坐标图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维度的五个视角进行评价,如图三所示:

图3:学生学习评价坐标图

(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些什么?是(下转第59页)(上接第46页)否充分而有效等。

(2)课堂倾听:听老师或学生讲解时是否专注,倾听的同时是否赞赏性或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有没有进行记录等辅助性地倾听行为等。

(3)互动讨论:讨论时的积极性如何,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并明确地表达等。

(4)自主学习:有自主完成思维地图吗?有进行知识总结归类吗?有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吗等。

(5)目标达成:学习目标是否明确?随堂练习效果如何?以及能否对自己的错题进行解析并讲解等。

教师可根據分值规则逐项整体评价,也可具体到每一位同学部分评价,坐标图围成面积越大,说明“自慧课堂”在学生方面体现出的效果越好。

3“自慧课堂”的再次构想

一堂课等到下课铃声的那一刻,形式上已经结束了,但作为一堂完整的“自慧课堂”应该还没有结束。教师和学生都要从只中反思课堂的每个环节的目标是否达成,评价课堂过程是否有良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我们重新回到对“自慧课堂”模式的思考,重新构想,增加过程评价和反馈回路,打造“智慧课堂”2.0版,不断完善每一个环节,让整个流程更严谨的同时,增加人文性和艺术性地处理,才能让“自慧课堂”自“慧”不断,生生不息,学生在课堂里获得更大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