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15王海燕马云俊何景梅魏双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

王海燕+马云俊+何景梅+魏双燕

摘要:“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在“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培养理念指导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课程体系、培养途径、评价方式、保障制度五个方面探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35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从转型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等方面明确了下一步的转型工作,可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逐渐从“试点推动、示范引领”阶段转向全面推行阶段,因此研究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1“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总体思路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分别发挥校企两者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育人”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职业岗位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提升岗位能力的教育活动,即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培养理念指导下,首先建立校企資源共享联合培养平台,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职业能力分解,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其次,强化实践育人的培养途径、使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采用学校和企业双标准对人才评价,实现人才评价立体化;最后,制定完善的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平稳化,由此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参见图1。

2搭建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平台,实现校企合作长效化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校企长期可持续的深度融合。物业管理专业在与多家知名的物业服务企业多年合作、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找到校企双方合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即学校的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驱动,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从人力资源、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搭建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平台,为实现校企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平台参见图2。

3跟踪行业发展精准定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动态化

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模式中起指导作用,决定着整个培养模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时刻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在国家教指委专业指导规范基础上,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学会)论坛会议、学习行业最新研究报告、到国内其他院校调研学习、利用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平台对行业企业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毕业生就业反馈等多渠道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变化特征,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动态演化。同时将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及时反映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新特点,使培养人才的目标更清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行业企业的要求更契合。

4深入分析职业标准设计能力培养模块,实现课程体系系统化

校企双方专家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高等学校大学生通用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涵盖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物业管理、服务、经营能力模块、物业综合能力模块等。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展开联合人才培养,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行“3+1”模式,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物业管理、服务、经营能力模块培养3年,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以学校讲授为主、企业参与为辅;物业管理、服务、经营能力模块在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平台上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模块培养1年,以企业顶岗为主、学校指导为辅。具体内容参见图3。

5强化“实践育人”,实现人才培养途径层级化

确定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育人”的理念。首先,要实现实践育人“三个结合”,即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性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相结合。其次,遵循“认识-训练-能力”递进式学习规律,构建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阶段为认识阶段,采用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方式;第二阶段为训练阶段,采用课程实习、参加竞赛项目、模拟创业项目等方式;第三阶段为能力培养阶段,采用综合实习、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平台项目、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提升。具体内容参见图4。

6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评价,实现人才评价立体化

人才评价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3+1”的培养计划,校企专家融合高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起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以企业评价为导向的,综合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水平的立体化评价体系。首先,校内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学校的评价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基础,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评价;其次,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参与评价是必然结果。由企业根据课程特征,结合实际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设计出企业视角下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按照企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企业评价指标的导向下,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当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课程性质,校企合作考核的侧重是不同的,例如专业基础类课程,企业大多以讲座报告、现场参观、学生进行企业调研等形式参与,然后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管理、服务、经营能力模块中的专业课部分,则由校企双方共同结合岗位需求,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模拟岗位情境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和考核;最后的岗位技能模块,则由企业担任主角,在真实岗位上进行学习和评价。

7制定完善的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平稳化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培养模式的长期平稳运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聚集效应,双方在组织、人员、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合作,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引入行业、企业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高校教师的基础上,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及章程。章程中明确培养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多向互动”运行机制,进行定期沟通与交流,实现校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进政、行、校、企多方集群联动。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应用以来,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均有所增强,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奖励,同时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发表了多篇论文;毕业生、实习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同时与中海物业建立了辽宁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佳兆业物业在我校开设“订单班”;这也为下一步校企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

[2]罗文广,胡波.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3]吴元欣,王存文.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