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指导

2017-06-15陈虹燕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

陈虹燕

摘 要:数学建模作为数学知识最为直观的一种应用,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应运而生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则是在校大学生将数学知识理论变为实际的最好桥梁。这一竞赛也成为对在校大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考验,更是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巨大挑战。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当怎样去指导学生面对这样的挑战呢?文章就高职高专数学建模中学生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学校与教师筹备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这些不足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

一、高职高专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知识储备量低

不可否认,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整体水平偏低,从而在建模过程中所能联想到的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维也较少。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一大硬伤,也是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

2.学生自信心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数学不好、软件不会应用、论文不会写,等等,在不停的自我否定中,原有的信心也因此消耗殆尽;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也会产生畏难心理,使得竞赛才刚刚开始就会出现学生放弃的现象。

3.队员分工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实际比赛中,队员之间很少根据各自的建模能力、软件编程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高低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很难合理地安排三天比赛时间,总是前松后紧,常常导致论文不完整。

4.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都是实际问题,只不过是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往往把时间耗在追求结果的完美程度上,而忽视解题思路的重要性,既然是简化的实际问题,无论当下的结果多么完美它都是有缺陷的。因此,队员应当将重心放在解题思路上。当然,结果也必须完整。

二、高职高专在数学建模竞赛筹备存在不足

1.宣传和组织制度不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基础学科的竞赛受重视的程度偏低,学校更加倾向于职业教育,更重视学生的技能比赛。因此,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组织力度较小,使得学生对比赛的了解较片面,有的学生甚至单纯地以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知识竞赛。

2.培训效果不显著

除去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因素,教师的知识有限也是造成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提高难的重要因素。

三、开展高职高专数学建模竞赛的建议

1.选择适当教材,进行系统化教学

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可选择数学建模方面的教材,如姜启源等所著《数学模型》等教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维,并在学习中体会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为正式竞赛储备知识。

2.注重软件使用、编程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数学建模竞赛数据量越来越大,靠人工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数据的筛选和数据的处理的。那么软件与编程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建模培训中,除了常规的Excel表格对数据处理外,应当加强学生对MATLAB、C语言、R语言等相关软件培训,使得学生可以完成对大数据的批量处理。

3.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竞赛中,允许不同答案结果的出现,这就说明结论固然重要,思路才是数学建模竞赛的精髓。想要建模思路符合题设需求,就要求学生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想在短短三天的竞赛时间内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有深入认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在数学建模培训时,针对不同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并通过一些实例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文写作能力会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这就需要培训时针对论文的结构、布局和排版进行相关的教学,并利用往年的赛题,在锻炼建模思维能力的同时,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参照该题的优秀论文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5.加大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力度

学校已成立数学建模协会,但协会活动开展较少,在学校的知名度偏低。下一步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数学建模培训形成具有固定成员参与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 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尹清杰.简析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導[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81-84.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