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2017-06-15王沛
王沛
摘 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越多越多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打造高效课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打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20
课堂时间是十分宝贵,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无限的知识。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树立新型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实际,新的课程理念呼吁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提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随之会发生改变,学生变成了独立思考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交流,养成乐于学习、乐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例如,在讲解,《木兰辞》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节奏感比较强,可以通过采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圍。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教学环节
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先前知识储备的不同,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语文教学篇目的选择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而设定的,很难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精心设计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环节。
三、讲究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并与自身的情感有机结合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叙述,在讲台上尽情挥洒,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初中语文的现行教材中感情丰富、文字隽永的文章随处可见,教师在讲解此类文章时,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水平,利用声情并茂的“演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促使其与作者、文本、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鸭子戏水, 燕子翻飞, 鱼儿追逐,处处生机盎然,杜甫眼中的春天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到了贺知章的笔下则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一直快乐的生活在风景如画的阳春三月里,却大都只是知春无法写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述他眼中色彩斑斓的春天的。”通过对春天激情四射的叙述,学生仿佛置身在鲜花烂漫的原野,呼吸着春天充满花香的气息,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功能,能通过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生动地再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和图像,并能使其在远与近、大与小、繁与简、虚与实、快与慢、存与无之间转化;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无声为有声,变被动为主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简约化,把散乱的内容条理化。还能超越时空的领域。起到见所难见,闻所难闻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语文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节约教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对相关知识的准确认识,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并能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教学措施的及时调节和强化,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五、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中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且对未知事物有许多好奇心。初中语文教师要趁此机会引导发展学生的探究品质。通过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将自主探究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即对教学负责,也对学生负责。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精神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影响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这个需要良久的努力。自主探究的是对实行新课改理念的深层实践。探究式学生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利于转变学生以往形成的“接受知识”的思维惯性,促进思维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氛围。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说就要摒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有弊,我们要充分把握“利刃”,发挥它的积极效果,在学生掌握一定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接受式学习”。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其思考能力。
六、结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感情,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海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 (1):41.
[2] 常艳.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0):40.
[3] 李卫英.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26):79.
[4] 周月志.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J].文教资料,2008(36):106-108.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