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空间化理路和攻略

2017-06-15江洪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空间

江洪明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彼此不可分离滥觞于物质运动时空本身的内在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的建立既有赖于研究者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框架搭建等方面的焚膏继晷般的概念劳作和逻辑加工,还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化的理路和攻略的创新和完善。扬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理论与实践模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结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产能力,科学擘画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版图,创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邈远博大的绿色空间,共筑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 绿色空间 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语出《吕氏春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要纵看历史,还要横观世界、俯览现实;不仅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也要研究其广延性和伸张性。毕竟,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须臾不缺少的在场要素之一。怎样突破空间的纯粹物理意义的局限,从更为广阔的空间视阈,包括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思想文化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制度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数字空间、宇宙空间以及空间辩证法、空间系统整体、空间类别差异、空间公平正义、空间开放交流、空间经略管理、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来审视和应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空间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横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时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在时空学维度下,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单一化、去社会化、非生活化、孤立隔绝化、浅层化、单向化、同质化、空间定位空泛化、空间封闭化、刻板化、偏狭化等倾向在各个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次空间不分、本末倒置;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分离或衔接低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空间学生覆盖面过窄,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都有获得感的局面尚未形成;从整体上看,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质量、服务跟不上,社会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空间外在客体化、情感匮乏化,空间发展失调化等弊端长期得不到实质性革除;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向高校校园空间渗透等。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细究起来,可窥视到这些问题的复杂多样的成因,主要是: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素养以及政治敏锐性欠缺,决策管理和具体施教活动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譬如,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搬硬套、闭门造车、主观武断的主观主义做派和“两张皮”现象。又如,顾此失彼、偏执一方、畸轻畸重的形而上学倾向:重主体主渠道空间而轻客体日常生活空间;重宏观(面)空间而轻微观(点)空间或重集体空间而轻个体空间;重理论认知空间而轻情感行为空间,重思想政治品德空间而轻文化素养培育空间;重现实空间而轻虚拟网络空间;重工作学习空间而轻闲暇空间;重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空间而轻自下而上的制度生成和反馈纠错调适空间。又如,各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支撑乏力,虽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缺乏强有力的攻坚突破方略和实际行动,以致于学科建设成为痛点和软肋,学科发展空间亟待拓展。二是创新意识欠缺,潜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症结化解办法的教育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事务主义现象随处可见,且如沉疴经年。三是个别决策管理者人文精神薄弱。脱离群众,拒谏饰非,刚愎自用,颐指氣使,不把普通教师当人看等现象时有发生,且有强化为痼疾之趋势。四是施教者个体化教育新理念缺乏,满足于主渠道空间施教,学生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长空间缺少应有的关注和介入,因材施教原则未得到全面充分有效的贯彻落实。五是行动能力不足,职业倦怠现象无人过问或久治不愈,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实践的教育团队及团队实践能力亟待强化。六是制度支持不力,改革力度不大,强有力的质量监控体制和科学高效的奖惩机制和淘汰机制尚未形成或定型。等等。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效益的空间化理路

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吕大临关于“与时消息”“随时识事”的思想,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时空间搭配组合的变化谋略以及很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思想,倡导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启迪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昼夜循环、四时交替,还要眼观六路(前、后、左、右、上、下),耳听八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关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自然形态、衍生形态超越形态及其结构、功能和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范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的主张绝非突发奇想或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深切呼唤。大力营造和高效经略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清新、通透、舒泰的绿色空间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全球场域之中进行考量和审视,兼收并蓄、会通中西,共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符合教书育人规律、受教育者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突破瓶颈、走出迷惘、增强自信、走向世界的不二选择。当前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2.1创新理念

这可谓夯基垒台的重要一环,应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加以推进。首先,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空间的宏大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合力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弘空间。从宏观层面看,需要激发需求的力量、改革的力量、创新的力量、交往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人心的力量、环境的力量、时间的力量等;从中观层面看,需要教书的力量、科研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管理的力量、服务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组织的力量等统筹发挥;从微观层面看,需要信仰的力量、事实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沉默的力量、语言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幽默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氛围的力量等多种力量协调集聚和有效发挥。其次,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立体理念。要设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丰盈度和新颖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多方面的规定性,譬如空间的多维性、多层次性、社会性、生活性、统筹性、贯通性、深刻性、互动性、个性差异性、空间定位精准性、空间开放流动性、全局性乃至全球一体性,有效拓展实践空间广延性,精心打造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介入每个个体内在心灵空间,建构高远辽阔神奇瑰丽的心灵空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谐自由空间,切实充分发挥空间能动性,尽力拓展空间无限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更多更广阔的施展平台和呈现舞台。再次,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辩证理念。要按照辩证法办事,自觉践行空间辩证法,并在空间要素二元对立统一的张力中实现突破与超越。一是上中下结合。上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基层的具体施教者各自的空间要有交叉共域、贯通渠道和反馈纠错调适机制。二是点线面体结合。施教者与施教者的个体、小组班级年级、二级学院(系)和高校、受教者整体,可相对地划分为点、线、面、体。应扬弃传统的点对面一成不变的教育空间模式,建立起点点结合、点线结合、点面结合、线线结合、线面结合,面面结合、点体结合、线体结合、面体结合、体体结合的多层级、多方面、开发、和谐的立体多元空间构图。三是知情信行结合。应从纯粹的知识传授的狭窄空间跳出来,使课堂空间成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多维空间。四是虚实结合。一方面,要把虚拟的网络空间和客观实在的空间对接起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运用好网络信息手段,线下依据制度安排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建立师生思想交流的立交桥。值得强调的是,了解和研究新生代受教育者是科学施教的必要前提,因此了解和关注新生代生活空间,包括对1次元、1.5次元、2次元、2.5次元、3次元、4次元、多次元、异次元空间等不应止步于学术研究的领域,应在具体施教活动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要把有始终的有形的经验世界和无穷尽的无形的超验世界对接起来,力克物质丰富和精神空虚的顽疾,引导和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崇德向善。五是断续结合。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连续不断的发展与非连续性(或间断性)发展的统一。要将德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维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去,主动关注和科学干预大学生生活中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的偶然性事件,如危机、遭遇、觉醒、挫折等,充分释放非连续性发展形式中的德育价值,让其成为学生改变人生轨迹、积极向上向善、最终破茧成蝶的重要契机。六是工作学习时空与闲暇时空相结合。思政课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生课外时间绝非可以完全天马行空式的自主安排,仍需教育者的悉心指导、帮助和引导。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科学配方和充分利用,是防止和克服“5+2=0”(周末两天抵消上课五天效果)现象、延展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2.2把握重点

这可谓立柱架梁的紧要工作。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精心打造和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力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同时同地”型到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异时异地”、“同时异地”型的转换和升级,实现德育从“指尖”到“心間”的突破与飞跃。值得提及的是,网络空间已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已成为网民不可或缺的信息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以至劳动方式、工作方式、经营方式,成为网民不可离开的求知空间、精神空间、发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顺应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新变化,着力提升自身新兴媒体素养,积极拓展网络媒体教育空间。一要髙擎文明的精神爝火,正面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思想灵魂的高地。思想理论阵地,科学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学生心灵空间,阳光不去播洒,就会霉菌疯长。网络要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文化占据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压缩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负能量的生存空间。二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增强个人空间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实现碎片时间德育价值最大化。譬如,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否定之否定的实质内容是事物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表现形式是事物的波浪式前进运动和螺旋式上升。这一规律内在地要求我们准备走曲折的路、善于走曲折的路。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古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语出《孟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语出《老子》)、“曲径通幽处”(唐代诗人常建)、“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袁枚)以及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进则退、欲伸先缩、欲擒故纵、“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等汉语成语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德育者应充分运用其到空间经略管理中来,多用一些启迪思维、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且饶有趣味、脍炙人口、文约义丰、滴露折光的美文佳句,遵循艺术表现规律,讲求跌宕起伏、庄谐交替、亦庄亦谐、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力戒刻板僵化、平铺直叙、一潭死水、波澜不惊。三要不断提升文艺素养,完善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和手段。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从习近平这些经典论述可见提升文艺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何等重要。有学者提出一个的“盐论”认为,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食盐,食盐是每个人饮食不可缺少的,但我们不能直接吃盐,这样吃会苦涩难受,应将盐溶解渗透到各类品质食材中去,这样吃起来才美味可口。宣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样,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借助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载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但具体实施手段措施,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是采用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式教育方式,还是采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式教育方式,还是要看具体情况。一味明火执仗式的宣讲教育,没有任何载体的赤裸裸直白,其效果不言自明、可想而知。正确的德育内容还需有巧妙的形式与之相匹配,方可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经验证明,文以载道、以文育人的方式确实值得推广。四要突破代际壁垒、跨越代际鸿沟,增强情理交融能力,促进代际和谐互动和共同发展。在当今文化复调时代或杂语时代,科学应用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三喻文化”、文化反哺理论,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及构成要素,重点优化施教者主体要素。质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年长一代要自觉向年轻一代学习吸收新理念、新的价值观、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身素质和精神的再生长,增强其代际沟通能力和德育的时尚感。这对于克服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所指出的高校思政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等问题无不裨益。倘若决策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因循旧法、麻木不仁、思想懒惰、偷奸耍滑、不思进取,那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身体的距离虽是近在咫尺,而彼此的灵魂却是远在天边。日新日进、生命交融的空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相约、共同成长的精神殿堂。诚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意欲达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并非易事。

2.3突破难点

这可谓立柱架梁工作中的“硬骨头”。主要是加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空间和制度安排空间,切实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尚书·说命》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陆游亦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家对于知与行的先后、轻重、难易,虽然各有所辩,但对于两者必须合一,共识度很大。知行合一,贵在行动。如何化解知行脱节问题,促进受教育者精神生活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和谐统一,委实是常说常新、颇具挑战性的一项重要课题。仅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政课而言,便大有文章可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任务意图模糊、学生覆盖面过窄、课程性质体现不足、深刻度不够,繁文缛节的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强迫命令、瞎指挥、知错不改、粉饰太平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炮制材料的唯心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噎废食、明哲保身的精致利己主义,善于伪装、喜欢表演作秀“两面人”现象等突出问题,是横亘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必须想方设法加快解决。否则,深化改革综合创新体系就如同沙中建塔。基于实践经验,窃以为,当务之急一要加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空间,构建校地、校企之间稳定持久的合作机制。二着力健全制度安排空间,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或宽松的物质技术保障条件和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在制度的战略设计上在注重公平正义,注重褒优贬劣、扶正扬善的同时,还要遵从《论语》所云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说,不凭空臆测,要实事求是;不主观武断妄断,不任性,可行则行;不拘泥固执,不死板僵化,要灵活变通,以变应变;不唯我独是,不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的批评意见,依靠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方能不负众望,设计出良制,将人本精神贯彻到底,赢得人心。三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尤其是网络空间应用指导能力。要充分考虑课程性质,从正面引导的角度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而明确的任务要求,并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力求让每个学生真正深度参与实践教学并从中受益。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决策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持续不怠的努力,特别是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创新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制度设计及出台落地。

3结语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流传千古、极具时空穿透力的谚语。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与精神家园的匮乏的“跛脚”现象,既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也与民心民意相悖逆,成为亟待克服的一大顽疾。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熬靓汤”。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人们已经无法准确预知下一秒将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满城尽是低头族”“到处可见手机党”现象愈演愈烈,呈蔓延势头。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已然不是那么固定封闭和单一,现已经嬗变为风驰电掣般演进、万花筒般变化多端的空间。新形势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忙于教育的同时,还要守静去躁,俯下身去,潜下心来,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包括空间问题,如在生命哲学时空观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实践性(包括立体性、社会性、属人性、精神性、个体性、演化性等)问题;受教育者心灵空间的本质特征、心灵空间建构必然性及其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理论框架搭建、完善、定型问题等。这对于有效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疆域和内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无裨益。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时间学维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立项文件号为桂教科研〔2014〕8号,项目编号为YB2014327)和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时间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批准号15DKS0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D].兰州大学,2015.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10-15)[2015-10-14].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猜你喜欢

空间
您好!新“第三空间”
NewsPicks GINZA创意空间
Dust of Time-Maò空间
创享空间
PLAN B地下居住空间
十月·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结婚后为什么还需要独处空间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