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主题班会课模式”的探究
2017-06-15王晓凌
王晓凌
摘 要:“月主题班会课模式”,指的是在一个教学月内,班会课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以学生体验为主体的班会模式。这一模式主题鲜明,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牢固的知识;活动周期长,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生成深沉稳定的情感。此外,该模式还能整体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形成较明确的人生观、自我价值观、道德观。
关键词:月主题;主题班会课;体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02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增进了解,培养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形式。“月主题”班会,就是在一个教学月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活动中体验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一、 “月主题班会课模式”展示
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我来了”班会活动就可以这样安排:月主题为“我来了”,在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八月份这一个月时间内,班会课活动具体可分为四步进行:参观新学校→认识新朋友→生活小窍门→新生入学攻略。
1.参观新学校。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大多数新生会不适应,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组织新生参观认识新环境,即认识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是了解学校的硬环境,包括学校各部门、各功能室及位置,校史、文化环境创设等,使新生对新学校有更多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原来我心目中的高一级学校是这样的,消除陌生感,缓解紧张情绪。二是了解学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班级、宿舍检查评比标准,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等。最终举办一期有关新学校介绍的摄影展。
2.认识新朋友。新生进入新学校面对陌生群体,表现为不想交往、不敢交往、怕见人或老师;好面子、伪装自己、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好等不适应现象。所以,班会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郊游、歌咏比赛、集体舞、课本剧表演、小品、合唱等,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只要不离主题“我来了”就可以。即创造了亲切热烈的迎新气氛,又为新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彼此加深了解,交流思想,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最后,指导学生在班会课内进行综合表演。
3.生活小窍门。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一年级就住宿的孩子,在生活方面,班主任既要及时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考虑细致周到,悉心尽力照顾,又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向他们提出规则要求,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如:如何错时打水以及打水的注意事项、如何有效利用图书资源、如何最快速地使用饭卡打饭等等这些最细小的实用小窍门。此次班会课就采用作文竞赛的班会课方式进行,对获奖的作品在班刊上发表,在班级群里交流。
4.新生入校攻略。这是一个综合活动,学生对一个月来,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大回顾,制作成手抄报,在教室展示。一方面是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生活的反思,教师把有代表性的资料收集起来,加入新生入学资源包中,对以后的新生也是一个极好的参考。
指导学生围绕“月主题”开展参观校园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对新学校有个大致的了解;认识新朋友是为了师生间相互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窍门,是帮助学生更快适应新学校生活,尽快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制作入校攻略,围绕主题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更好适应新学校生活。
“月主题”是总目标,“四种形式”是分目标,四种形式的分目标同为这个月的总目标主题服务,而且各个分目标活动之间,遵循着学生心理发展认知过程顺序而循序渐进。
二、“月主题班会课模式”的可行性
1.班会活动是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特定的主题思想的范围内,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目标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只要适合目标,就算简单原始都行。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认识某种思想,获得情感的陶冶与熏陶,达到一定的效果,是很有可能性的。但是课上完了,学生思想认识达到某种层次的稳定性,具备某种深沉、稳定的情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一个月一个主题,30天刚好是好习惯最佳的培养天数,因而“月主题班会课模式”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2.班会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国家对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要真正贯彻落实其教学目标,学懂、学会、能应用,仅凭课内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反思,并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经过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落实主题班会的教学目标。
三、“月主题班会课模式”的实施过程
1.明确班会的主题
(1)透过学生行为表现,掌握学生内心问题,才能使主题更具有针对性。“月主题班会课模式”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开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调查研究,多与班干部沟通、与学生交谈,把握学生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
(2)主题目的要明确、具有教育性:要确定班会能够达到的教育目的,知道这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学生要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教育效果。
(3)班会主题要有计划性。班会主题要有大致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甚至三年整体规划,不同时期的班会主题有大致的延续性和连续性。
2. 班會要充分准备
(1)成立以班团干部为核心的班会课设计小组,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准备,围绕主题进行分工布置,落实任务到具体的人员。
(2) 动员学生围绕主题分头进行搜集有关资料,把任务分配给全体学生,选择活动材料要有利于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目的;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展开。
(3)根据考察、搜集的资料和班会目的,班主任老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设计班会的形式。
3.精心组织
班主任是主题班会的总设计师、导演,学生则是主题班会的主角。虽然在班会的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不直接参与,而只提出综合性、合理化的建议,做出恰当的评价,但作为导演,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
四、“月主题班会课模式”的实施效果
对于一个时效期较长的主题班会活动来说“月主题班会课模式”,是实用、可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班会课模式,适用于各个学段与年级。
此模式活动周期为一个月,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形成深沉稳定的情感;主题明确,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坚实的思想认识;在做中教,学中做,让学生自主组织参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激发,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主题班会形式多样,丰富了班会课的功能,既使学生思想认识深化,情感稳定而持久,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秀华.班会课课堂模式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 2014(12):494-495.
[2] 卢鸣钟.班会课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20):116.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