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综艺,呵呵

2017-06-15冯羽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素人喜剧演员表演者

冯羽

表演者刚说完上半句,包袱还没抖出,观众们就已经猜到了下半句,虽已笑点全无,但为了节目效果,却仍要故作被逗乐状,笑得四仰八叉。

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尴尬气息。如果用个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表情来形容——“呵呵”。

这是当下火爆的喜剧综艺秀常见的场景。

过去两年多以来,音乐选秀、明星真人秀等综艺节目渐入疲态后,喜剧综艺和喜剧脱口秀接了棒,起初效果不错,在一片“比谁惨”的选秀综艺中,另辟蹊径,解一忧博一笑,简直是一股清流。

但没过多久,清流开始浑浊。随着多家卫视和视频网站跟进,喜剧综艺密集上线,最高峰时,几乎一周七天的黄金时档,天天上演喜剧秀。而节目雷同、包袱老套、老梗多用、表演嘉宾刷脸过度等问题,也让观众开始感慨,“喜剧太多,笑脸不够用了”。

为了让中国观众笑起来,喜剧综艺节目的策划人和表演者可谓费尽心思,但现在看来,显然有些用力过猛。

一哄而上

2017年一季度完结的《吐槽大会》,是最新一个掀起喜剧综艺秀热浪的节目,但这不是故事的开局,更早之前,真正引发喜剧综艺收视热潮的,其实是2016年第二季《欢乐喜剧人》。

《欢乐喜剧人》是一档由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联合推出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2015年第一季开播时,因为表演形式偏向于传统的相声小品,似乎脱离了网络综艺秀的年轻观众群体,不被赞助商看好,陷入了没有冠名和赞助的“裸奔”状态。

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欢乐喜剧人》竟然爆冷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综艺秀之一,首播收视率高达2.8%,评论收视为2.376%,仅次于当时的热门户外明星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播出后,节目收视仍然表现不俗,在省级卫视综艺节目中获得季度第一,冠名费也从零基础狂飙至1.5亿元。

问题也随之而来,《欢乐喜剧人》成为爆款综艺节目之后,一批相同类型的综艺竞品蜂拥而至。

在2016年,仅东方卫视就播出了《笑傲帮》、《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今夜百乐门》等多款喜剧综艺,除此之外,关注度较高的还有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和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

看上去一片繁荣,这本不是坏事。但新鲜劲过后,观众开始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不管综艺秀的节目名字如何换,上台的喜剧人,似乎总是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

《喜剧总动员》主打影视明星跨界,节目由郭德纲和吴秀波分别带队进行竞赛,而这兩人恰好是此前《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稍有名气的喜剧演员如贾玲、沈腾、岳云鹏、宋小宝等,也时常“周旋”于不同卫视的节目,总让人有种在看同一个节目的错觉。

密集的赶场刷脸,带来的另外一个大问题,便是好作品越来越少,内容日益趋同。

不管是《欢乐喜剧人》还是《吐槽大会》,不管是明星还是素人,喜剧综艺的笑点,越来越趋同,要么是“用了一万年”的老梗炒冷饭,要么是浓重表演味道的低级模仿、挖苦嘲讽和煽情,再不济,就是口无遮拦的粗俗元素和荤段子。

虽然只要守住底线,喜剧行业的大俗也无伤大雅,一回两回,也还算有趣,但总是如此几个套路,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是情理中事。

生态断层

从节目策划人和表演者的角度来看,喜剧综艺不好笑,还有些客观原因。

一些喜剧综艺的策划人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拿出手机念个笑话,个个都是段子手,观众笑点越来越高,原创好段子越来越少,想要让观众捧腹,越来越难。

不只是新式的喜剧综艺秀,从每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就可以看出,传统喜剧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

只不过,一周一播的喜剧综艺秀,节奏更快,对喜剧资源的开采更集中更频繁,也就让段子和笑料匮乏的问题更显著而迅速地展露在观众面前。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总冠军岳云鹏在谈及参加节目的经历时,将其比作学生每周要交的作业,时常会觉得疲惫不堪;有多年表演经验的喜剧演员贾玲在谈及《喜剧总动员》时称,每10天需要出两个作品,并且要提前制作道具,贾玲团队的编剧孙集斌为此向她抱怨:“原来我们写一个小品,要不断‘压场,听取观众意见,最少都要一个月,我们现在违背了创作规律!”

无论是节目扎堆同质化问题严重,或是喜剧综艺创新能力不足,直接症结其实都是人才短缺。

喜剧演员表演并非张口就来,喜剧作品乃至脱口秀表演背后,需要大量成熟编剧和写手,加上表演者反复排练,表演时达到和编剧创作时一字不差的状态,才会有表演者最终在舞台上云淡风轻的调侃和精彩呈现。

可以说,台前表演者和幕后编剧都是喜剧表演的核心资源。

而无论是表演者还是编剧,人才缺失已是行业众所周知的难题。为了保证收视率,喜剧综艺策划方大都希望表演阵容越大牌越好,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活跃的一线喜剧大咖,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如此形势下,喜剧明星赶场刷脸就成了惯例,而不少节目打起跨界牌,请来歌唱或影视明星,也是迫不得已为之,“喜剧人不够,演员歌手凑”。

至于素人喜剧表演者的培养,且不说喜剧表演作为一门专业的手艺活,对天赋和经验要求颇高,素人成长不易,即使是有心培养,整个市场也面临产业链断层。

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院校开设了专门培养喜剧演员的学科。上海戏剧学院7年前曾在表演系增设喜剧专业,后来不了了之;一些相声演员也曾在中戏、北影等艺术院校开设培训班,但最后也以关张告终。有志从事喜剧表演的人,往往只能在行当里找个师傅,领进门后,后续成长完全靠个人努力,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打磨出一个一流喜剧人。

在喜剧综艺市场井喷的当下,这种传统手艺活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大量人才输出的需求。

即便是有幸通过喜剧综艺脱颖而出的素人喜剧表演者,往往也因为缺少后续发展平台,难以实现长足发展。如何将选秀或其他渠道挖掘的喜剧人才输送到更大的喜剧舞台上,营造完善成熟的戏剧产业生态链,是整个中国喜剧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此前的火爆形势看,《吐槽大会》、《欢乐喜剧人》等还将继续播出的热门喜剧综艺节目,想要招商过亿不会是太难的事。

不过,赚钱不难,想要找回观众脸上的笑容,没有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

素人喜剧演员表演者
下定决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我的爸爸是喜剧演员
湖北卫视真人秀节目《如果爱》第三季中的素人元素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音乐综艺节目的突围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THE JOKE’S ON ALL OF US
手称扑克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