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民族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2017-06-15余浩李琳瑶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论文期刊民族

□余浩李琳瑶(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近十年我国民族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余浩李琳瑶(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2016年间我国民族体育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做了具体分析,从研究论文的数量、研究的内容、基金的立项数量、研究的地区、学位论文的研究、中文类的核心期刊等方面来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10年以来我国民族体育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从数量上逐渐呈上升趋势,民族体育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民族体育的事业将得到质的飞跃,并且对未来民族体育的研究进行一些建议。

近十年民族体育发展趋势

回顾21世纪的第1个10年,我国体育事业不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也不论是“亿万阳光”下的学校体育还是“百花齐放”的民族体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在从一个体育大国转变到体育强国。我国民族体育是民族性的,也应该是世界性的,她对于研究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2016年期间关于民族体育论文若干篇。(由于时间的限制,2016年期刊截止时间为4月1日)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由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提供的超星发现系统(http://www. zhizhen.com)搜索“民族体育”得到学术辅助分析系统各类型分布图。

(2)逻辑分析法。

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种有效信息总结和论证,得出相关的结论。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论文的数量(核心期刊)

表1 民族体育(2005-2016年)核心期刊统计情况

由于核心期刊是国内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它直接反映着我国各领域研究的总体水平,因此,选择核心期刊中所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研究水平。本次共检索出民族体育论文若干篇,其中北大和南大核心期刊已是1994-2003年的若干倍。从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量来看,说明民族体育研究的论文质量大幅度得到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近10年呈显著增长态势,表现出民族体育极大的发展潜力空间(表1)。

图1 近十年民族体育登载刊种(非核心)的比列饼图

从图1可以看出从其它的登载刊物的种类来说,显示的刊物基本上都是体育类或者其它相关的刊物,体育类刊物的数量上占着很大的比列,说明民族体育研究已经逐渐接近专业化和深化认识阶段,民族体育的研究已超越的体育类的范围,如考试周报、科技信息、才智等刊物也刊登了民族体育的研究论文。

2.2、研究的知识点

图2 近十年民族体育研究的相关内容

从图2分析得出,近十年以来民族体育的研究以少数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为主,说明学者们依然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少数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都属于民族体育的下位词,要想民族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其下位词研究分析,因为这些种概念是研究民族体育的根基和来源,我们对此应该加以重视和加以利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人们的重新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关键。现如今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下和冲击下,我们重新站在全新的高度和视野下,将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研究相结合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功效和成为较好的传承载体,可以把民族体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最终收益的还是中华民族。

2.3、基金立项情况

表2 民族体育(2005-2016)基金统计情况

从表2的数据可知,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市基金项目对民族体育的研究具有导向和扶持的作用,其中省市基金项目位于榜首,说明民族体育的研究在全国的省市立项上比较重视,也能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在大部分的省市已经建立起民族体育研究的相关机构,专门性的针对民族体育各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民族体育在国家、省部级课题中逐步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对民族体育研究得到大力支持,促进了民族体育的振兴和繁荣。

2.4、学位论文的研究

学位论文中的硕博士论文代表着我国学校教育学术发展的未来方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体育科研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也是我国科研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在近十年来看,博硕士群体选择少数民族体育作为学位论文的也逐渐增多,图3表明博士和硕士约占了95%以上,在2005-2016十年期间平均有上百篇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是关于民族体育的研究,相比前十年的数量上已是大幅度上升(表3)。虽然硕博士论文的数量上有所增多。但是能在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数量并不多,说明在民族体育的研究领域科研者们并没有正真的对民族体育核心问题进行专研,只是对于民族体育外在的形象描述,并没有实质性和本质上的分析。

表3 民族体育(2005-2016年)学位论文学科分类统计

图3 2005-2016年学位论文分类统计情况

2.5、研究的地区

根据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可将民族体育的研究地区划分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等,对民族体育研究地区数量总和,其关系可这样表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说明我国的民族体育的研究开展加较好的是西南地区,首先是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对于科研资金和设备不是很完善,由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民族体育的研究才会有春天般的充满生机。其次,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域,有着多数的民族种类,对于民族体育的研究带来了较为方便的渠道和研究平台。最后,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这里的民族体育保存完好无损,对于科研者说是一种班规的第一手原始数据,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3、结论和讨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10年来我国民族体育研究的成就,就能说明民族体育的振兴和复兴近在咫尺,在国家的层面来说我国民族体育研究已经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感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尚处于幼稚期,理论和方法都还很不成熟。然而后新学科也有积极的一面,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吸取和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手段,在研究的道路上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加上少数民族体育本身的魅力吸引着许多相关学科的学者加入研究,也为民族体育的研究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不足之处:从所涉及的研究地区来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主,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较多,东北和华东地区的较少;研究的机构来看:综合性的大学偏多,而专门的体育院校很少,体育类的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性的民族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的体育学院是民族体育科研的一线研究阵地;研究的知识点:民族体育知识点的内容有着混淆的概念,对于民族、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的概念应进一步明确和辨析。

4、建议

(1)对于研究地区来说,应加大对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科研和经济支持,进一步振兴以湖南为代表的华中地区民族体育的研究;

(2)增加专门体育院校的民族体育研究,增添民族体育的科研机构,与其它有民族研究的院校进行交流和学术讲座,构建合作兄弟学校关系,建立学习的交流机制;

(3)研究的内容上,对于不明确的内容,在使用上需谨慎,在一定的能力的范围内使科研进行相关内容的明确及阐述,对于属概念和种概念的界定要明确。

[1]宋义.近10年硕博类论文对民族体育的研究动态与展望[J].四川体育科学,2012,2(2).

[2]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评析[J].体育科学,2004,24(10).

[3]张天白.1997-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情况[J].体育科学,2000,20(5).

[4]芦平生,陈玉玲.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体育学刊,2002,9(1).

[5]白晋湘,刘少英,钟海平等.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

G85

A

1006-8902-(2017)-05-LXY

余浩(1991-),男,贵州盘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琳瑶(1993-),女,贵州余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众健美健身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论文期刊民族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我们的民族
期刊问答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