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经济升级再“添翼”
2017-06-15本刊编辑部
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经济升级再“添翼”
郑汴洛三片区公布具体建设思路
4月5日,河南自贸试验区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和创新举措落实见效的载体和依托,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的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各片区的战略意义、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建设思路、产业导向以及支持措施等。
郑州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片区将加快推进“四大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四大功能的持续提升”。四大领域的制度创新包括: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投资便利化及高效监管、贸易便利化及便捷监管、金融开放及有序监管的制度创新。四大功能的持续提升包括: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枢纽经济引擎功能、国际要素聚合功能、区域经济带动功能持续提升。
开封片区负责人表示,开封将以文化产业为功能特色,以“文化+”引领带动产业升级,拟率先在七大领域实现突破:在全域旅游、文创产业、医疗旅游、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及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安全全产业链上率先突破。
洛阳片区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将重点在投资管理、贸易管理、金融监管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先行先试,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实现对市场“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的目标。洛阳将在以下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构建政策激励和法律保障体系。
郑州片区:打造内陆自贸试验区新标杆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部内陆自贸试验区,被赋予打造“两体系一枢纽”的特色定位。其中郑州片区“区位+枢纽”比较优势最明显,铁路、公路、航空构成了通达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是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落地的最重要承载。
郑州片区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是什么?与其他片区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对入驻企业将会带来怎样的利好?4月5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为读者一一解答。
郑州片区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是什么?
郑州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紧抓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国际商都为统揽,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
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及郑州市实际,发挥郑州改革创新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中部腹地市场优势,郑州片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枢纽功能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
郑州片区将主导发展哪些产业?
郑州片区面积73.17平方公里,范围涵盖经开区块41.22平方公里、郑东区块31.67平方公里和金水区块0.28平方公里。郑州片区将统筹和指导经开区块、郑东区块、金水区块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优势,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原则,开展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紧密联动的改革试验。
结合发展基础和现有规划,围绕国家对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要求,郑州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为“优中选优、查缺补漏、领域拓展、价值升级”,并探索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经过三到五年改革探索,在开放型枢纽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经济总量和质量迈上新水平,将郑州片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郑州片区有哪些主要特点?
郑州片区的主要特点可总结为:“1234”,即服务一大国家战略、承接两大历史使命、统筹三大核心优势、聚焦四大重点创新。
其中,统筹三大核心优势是指“多战略协同”“多区域联动”“多功能融合”。“多战略”即郑州同时具备自贸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发挥政策叠加优势,谋划制度创新与开放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创新的多轮驱动发展“协同”。
“多区域”的产业形态各异、功能优势互补,未来将探索郑州片区与各功能区全域、航空港区、高新区间的“联动”,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协同创新,实现郑州片区“1+1+1>3”的效应。
“多功能”是郑州片区具有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这是立区之本、兴区之器,以枢纽功能为带动,搭载、强化、衍生其他高端功能,包括国际物流集散和转口贸易功能、中部开放门户和贸易平台功能、枢纽经济创新策源和辐射带动功能等,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设计以培育高端功能“融合”为明确靶向,系统集成地进行模块化改革创新试验。
聚焦四大重点创新是指着力探索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现代物流提质增效、跨境电商全程服务、枢纽经济创新发展四大领域的新制度、新模式、新业态。郑州片区将率先探索实现多式联运的铁、公、空、海“四港联动”,促进空地衔接、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等多种方式融合发展,创新打造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多式联运体系,建立健全适合内陆多式联运的标准规范和服务规则,利用新技术实现多式联运全程智能监管。
制度创新带来哪些利好?
首先是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制度创新。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构建全方位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统一的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府服务管理流程再造。构建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给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获得感。
其次是投资便利化及高效监管的制度创新。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
再次是贸易便利化及便捷监管的制度创新。推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探索建立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实施细则。协助完善河南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进出口和运输工具进出境的应用功能,优化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加强与沿海、沿边等口岸的合作,推进跨地区通关协作,进一步便利企业通关,降低通关成本。
另外还有金融开放及有序监管的制度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外资和民营资本有序开放。拓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线上融资及担保方式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开封片区:积极探索一链式服务创新模式
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将突出内陆对外开放先行区的使命和特色,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发展理念,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将开封片区建设成为功能特色鲜明、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要素自由流动、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
4月5日,记者从开封市政府获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开封片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管理理念,整合政务资源,推出了包括“四个五”放、管、服一链式服务制度创新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可推广、可复制、可辐射”新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实施“四个五”行政审批新模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积极推动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打造开封“放管服”改革特色亮点。坚持高起点创新,推出了“四个五”放、管、服一链式审批服务机制。在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实施“一口受理、一体审查、一文批复、一链监管、一网运行”等“五个一”审批监管新模式,“以规划代立项、多规合一、整体评勘、联合图审、统一验收”等五大项保障性措施,“缺席默认、超时默认、容缺预审、二次退件报告、开放中介市场”等五大项强制性措施;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推行“许可默认备案制、信用承诺即入制、证照脱钩助推制、特色套餐便捷制、专家团队帮扶制”等“五大类”措施,在全国首家实行“二十二证合一”“四十八证联办”,以“减证”带动“简政”,24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口受理,全面实施“一门一网一链式”智慧政务服务,通过实体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微信办事大厅,为投资企业提供24小时线上政务服务。实施“综合监管、双智能监察、双告知推送、双随机抽查、联合惩戒、信息互通共享”等六大项创新,积极推动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围绕定位,以“文化+”引领带动产业升级。以文化产业为功能特色,围绕开封独有的功能定位,梳理明确开封片区重点发展产业,率先在全域旅游、医疗旅游、文创产业、金融创新、服务外包、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安全全产业链等领域实现突破。特别是紧扣开封文化旅游底蕴深厚的特色,在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及周边50平方公里联动发展区内,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开封市“一带一路”国际城市旅游联盟,进一步加大合作开发力度,吸纳更多的国际文化旅游机构和企业总部落户开封;依托郑州国际航空网络和米字形高铁网络,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赴汴旅游;依托郑汴洛三市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捆推介旅游项目,加强与国际优质旅行社合作,将“郑汴洛”旅游圈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圈;依托开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整合提升力度,推进旅游与文化、商贸、会展等产业融合,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同时,依托开封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中西医资源,积极引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定位中高端的健康检查、慢病治疗康复、养生保健和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培育康复、健身、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规划建设“中国(开封)中医药文化传播体验中心”,高标准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旅游特色示范区。
围绕开封独有的文化资源,开封片区将在文创产业领域率先突破。2015年,开封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文化+”发展理念,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开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将高标准建设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国家级艺术品鉴证与溯源中心等项目,大力引进集聚一批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演艺、艺术品及衍生产品等企业,将文化资源逐步开发成为可交易、可投资、可存储的文化资产和文化金融产品,打造“艺术品交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三大平台,把更多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推向国际,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
洛阳片区: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
根据《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洛阳片区正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政策激励和法律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酝酿着突破性的改革新举措,力争将洛阳打造成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抢抓机遇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新路径
洛阳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这既是国家赋予洛阳的重大使命,也是洛阳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按照《总体方案》,洛阳片区实施范围位于洛阳市区核心区,涵盖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全部和涧西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6.6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区面积18.88平方公里,涧西区面积7.78平方公里。
片区功能是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发展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改革与探索,洛阳片区将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将洛阳片区建设成为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打造极具洛阳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发展新模式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建设新典范,探索具有洛阳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新路径。
发挥优势放大国家战略效应
洛阳片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洛阳的资源和优势。洛阳的优势也是洛阳片区的优势,洛阳片区的发展也将带动洛阳的发展。
洛阳片区的建设和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此外,洛阳现有国家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8家、世界文化遗产6处。
雄厚的产业基础——“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洛阳建设,铸就了一拖、洛矿、洛轴等一批“共和国工业长子”。洛阳现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蓄势崛起,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等五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突出的科技实力——洛阳现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研发机构1100余家,高等院校8所,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8万余人。
优越的区位优势——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陇海、焦柳、郑西高铁三大铁路干线和连霍、二广、宁洛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在此交会。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同时,洛阳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地铁的非省会城市。
多措并举实施六大领域创新性改革
按照“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总体方案》,结合洛阳实际,洛阳重点在投资管理、贸易管理、金融监管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实现对市场“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的目标。
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完善一类航空口岸功能,加快申建一类铁路口岸,打造中西部地区交通物流枢纽;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申建,创新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方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政府主要精力从现在由企业成立前审批转向对企业成立后与经营过程中的审查与监管,让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负面清单之外发挥创造力,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对一般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网上并联审批”,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
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坚持“双自联动”,加强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联动支持、机构联动协作、平台联动共享、资本联动增效、人才联动培养、科技联动创新;实施“双合驱动”,借助产融合作和军民融合平台,探索产融信息共享、财政资金引导、投融资等机制创新,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构建军民产业纵深融合机制;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洛阳特色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洛阳国际化水平。
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允许境内企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使用外币结算,鼓励区内银行开展项目融资、土地融资等与洛阳片区开发、建设、运营相关新业务;积极发展离岸贸易,推进以人民币离岸业务为重点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有序开放,允许本地法人银行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进一步推进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支持跨境投融资业务;允许洛阳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从境外自主融入本外币资金、拓宽境外资金回流渠道。
在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实施“一口受理、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税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在构建政策激励和法律保障体系方面,创新高级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河洛英才计划”;落实土地优惠政策;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司法机构,受理和审理与洛阳片区内注册的企业相关的民商事、行政及刑事案件。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