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那些未解之谜
2017-06-15迷古
迷 古
中国古代的那些未解之谜
迷 古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先人用智慧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传世之作,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探索价值。然而有一部分却遗失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成为我们苦苦探寻而不得其果的未解之谜。
西周“九鼎”遗失何处
九鼎是镇国神器,在我国古代属于至宝。相传夏启收集了很多珍禽异兽等奇异之物,然后绘成图,让工匠仿刻于九鼎周身。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王权的集中。九鼎作为夏、商、周的镇国之宝,世代相传了2000多年。最后九鼎到底去了哪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根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把九鼎掠到了秦国都城。但《汉书》上说,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马迁所记属实,后来九鼎应该落入秦始皇手中,因为有“始皇东游出周鼎”之说。秦始皇对九鼎十分珍爱,所以九鼎也有可能被葬入秦陵,这也是目前一些考古学家支持开掘秦陵的原因之一。
战国和氏璧下落不明
战国时期的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被传为千古佳话。和氏璧最后流向何处,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根据史书记载,秦国灭六国后,秦始皇得此宝贝。有人说,秦始皇在和氏璧上雕了“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个字,将其作为传国玉玺。后来和氏璧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传说后唐被石敬瑭灭国后,李从珂人玉共焚,但和氏璧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根本无法焚化,不过和氏璧就此下落不明。也有人说,和氏璧被作为陪葬品埋在了秦陵,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于世。如若真被埋藏在秦陵,和氏璧终有重见天日的一天,那我们也还有机会一睹宝玉风采。
青铜剑千年不锈之谜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批青铜剑。虽然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但是剑身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无独有偶,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了一把越王勾践剑。其做工精细,削铁如泥。这两大考古发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奇怪的是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正是导致宝剑千年不锈的原因。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众所周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相当不易。现代科学发明竟然出现在公元前200多年前,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的剑竟然是现代科学的结晶。层层谜团无法破解,成为了千古之谜。
《兰亭序》魂归何处
《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却已失传千年。曾经唐太宗的遗诏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后来五代时期的温韬灭绝人性,将昭陵挖掘一空。他发现了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令其流传于世,但是并未见到《兰亭序》,所以《兰亭序》便成为无头公案。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当时行迹匆匆,并未发现;也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因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生前及其酷爱字画,而民间也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如果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兰亭序》魂归何处将水落石出。
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也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重要,但是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的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项羽攻克咸阳后,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被烧毁了;也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时用掉了10个,另外两个被苻坚销毁;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并未销毁,而是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如果有一天,技术成熟,秦陵被挖掘,我们就知道十二铜人是否真的在秦陵了。
明朝《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3000人参与编纂,历时3年,全书共有22000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了公案。一种说法认为明英宗下令将此书陪葬于永陵,因为明朝有殉葬书籍的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另一种说法认为,在明亡之际,文渊阁失火,正本毁于一旦。由于没有史籍记载正本的去向,所以要弄清正本所在,看来只能借助考古发现。
太平天国宝藏行踪难觅
太平天国的失败令人叹息,而太平天国的巨额珠宝失踪同样令人遗憾。天京失陷,全军覆没,大批珠宝人间蒸发。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在地下。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被擒后,曾国藩威逼利诱,多次追问金银所在,这也是忠王被处死较晚的原因。但是忠王始终未曾吐露珠宝下落。有人甚至将天王府后花园的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寻找宝藏一事吊足了世人胃口,始终没个消停!
(本栏目编辑 赵 婷)
Email:2540968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