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7-06-15费琼
费琼
(河北省青龙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疫站 河北青龙 066599)
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费琼
(河北省青龙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疫站 河北青龙 066599)
在核桃病虫害防治中,应从生态学的整体观念出发,采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阈值之内,达到高产、稳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1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和蔓延。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从外地引进或调出核桃苗木、种子、接穗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防止危险病虫害的传播扩散。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采用合理的农业栽培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提高果树的抗病虫能力。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活动、繁殖的环境条件,或是直接消灭病虫害,从而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程度。
2.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果树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品种对于病虫害的抗性不同,在建园及高接换优时,应优先考虑选用抗病品种,如晚实品种“清香”,就具有抗病性强的特点。
2.2 培育无病虫苗木
一些病虫害是随着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扩大传播的。因此,必须将培育无病虫的苗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尤其在新建果园时,一定要使用无病虫害的优质嫁接苗木。
2.3 科学修剪,合理负载
科学修剪,确定合理的负载量,可以调整树体营养分配,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进而促进树体生长健壮,恶化病虫繁殖条件,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此外,结合修剪还可以去掉病枝、病梢、病干、病芽和僵果等,减少病虫源数量。
2.4 改善耕作制度,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果园的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和肥水管理制度,提高果树的抗病虫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起到壮树防病虫的作用。如刨树盘,既可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将地表的落叶翻于地下,也可将在土壤中的越冬害虫和病菌翻于地表加以消灭;加强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株、病虫果和病虫叶,并集中销毁;深耕除草,去除转寄主植物,可以及时消灭和减少初侵染以及再侵染的病虫来源;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果园土壤、水分和营养状况,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对光、色、味、声波等趋性诱杀或人工捕杀。
许多害虫有群集和假死的习性,可采用人工捕杀,例如核桃云斑天牛、金龟子有受惊假死性,可白天震动枝干,使成虫受惊落地,再人工捕杀;草履介壳虫早春若虫将要上树危害时,在树干基部涂宽粘胶环,阻止或杀死上树若虫;核桃瘤蛾幼虫喜欢在干翘皮、草丛、落叶中越冬,可在果实采收后,在树干绑缚松散草绳,诱杀幼虫;利用昆虫趋光性,在园内安装黑光灯(图1),诱杀趋光性害虫的成虫,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害虫的成虫,都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也可在果园便道堆火,引诱蚱蝉等扑火而死;对于有趋化性的害虫,可以利用糖醋液、性外激素诱杀等方法消灭害虫。
图1 黑光灯诱杀害虫成虫
4 生物防治
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了农药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并且降低了防治成本,对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天敌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天敌对控制病虫害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图2)、步行虫(图3)、瓢虫(图4)、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图5);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病原微生物,包括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图2草蛉
图3步行虫
图4瓢虫
图5啄木鸟
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见效快、效率高、受区域限制较小,特别是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可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但长期使用一种药剂,易导致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害虫的再次猖獗和次要害虫的上升,以及农药残留污染环境、人、畜和食品等。尽管化学防治存在诸多弊端,但因其方法简单、效果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目前仍是果树病虫害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蔓延快、使用其他方法难以控制,危害程度严重,并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情况下,采用化学防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5.1 对症下药
“症”指的是病原物和害虫。每种药剂只对某些特定类群的病原物或害虫有效,即使广谱药剂如波尔多液,也只适用于绝大多数真菌病害,而对白粉病菌效果不佳,因此,在确定病虫的基础上,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或历年发生规律,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喷保护性药剂,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发生。
5.2 适时用药,保证质量
对各种病虫害需研究确定其药剂的防治指标,再根据当时的预测预报,及时施用,过早或过迟,都会造成浪费或损失。根据所用药剂的残效期长短、病害流行速度、天气状况和果树生育状况,决定喷药次数及间隔期长短。必须注意药剂与所用器具和方法配合得当,保证所需药量;药量不足,防效不佳,且贻误时机;药量过多,又造成浪费。喷药时间要科学选择,特别在夏季晴天气温高,喷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防止药液中水分蒸发过快,药液浓度迅速增高,发生药害。喷药时要保证均匀周到,不留死角,力求防治彻底。
5.3 交替用药
如果长期大面积使用某一类药剂,会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被迫逐年增大,防效不断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选择农药时,为了延长高效、特效药剂的使用年限,维持它们的持久威力,在同一地块内,不要连续多年、多次、单一使用这些药剂,而宜选用不同的有效药剂轮换使用,或选用杀菌机制不同的2~3种药剂混合使用。如杀虫剂中的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生物农药等几类农药可以交替使用;反之,像波尔多液这类一般性杀菌剂,它的杀菌机制在于铜离子凝固病菌原生质,选择性不强,因而波尔多液尚未发生抗药性问题,可放心长期多次使用。
5.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用农药
生产优质安全果品,应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在使用农药时,注意用药安全,不能产生药害;降低残留与污染,避免破坏生态平衡;选择高效药剂,保证防治效果,严格控制病虫危害;选用耐雨水冲刷,充分发挥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合理选用混配农药,既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药剂的作用和特点,又要避免一些负面作用;使用农药应有长远和全局观念,不能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
(作者联系电话:139339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