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桃之乡的成功嬗变
——解读河北省乐亭县桃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2017-06-15王岩军河北省乐亭县委宣传部编辑孙洁
文|王岩军 河北省乐亭县委宣传部编辑|孙洁
鲜桃之乡的成功嬗变
——解读河北省乐亭县桃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文|王岩军 河北省乐亭县委宣传部
编辑|孙洁
乐亭温室鲜桃丰收 (刘江涛 摄)
“千顷桃园花满枝,轻风拂面醉游人。”这样的盛景曾给河北乐亭带来“中国桃乡”的美誉;如今,虽然“万顷花海”风光不再,但乐亭桃农却在产业转型中收获了更多精彩——变“一季上市”为“三季收获”,乐亭在设施鲜桃生产中不断创新,“中国桃乡”实现了精彩嬗变。
谋变——“中国桃乡”在辉煌中探索转型
滦河冲击而成的乐亭平原,两面临海,半湿润季风吹拂,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是难得的桃树生长黄金地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乐亭县加大对鲜桃产业扶持引导力度。鲜桃种植面积由90年代初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2003年时的15万亩,形成了1条百里鲜桃生产带、4个万亩鲜桃生产方、近40个千亩以上连片方。每年7月中旬到10月,沙红、久保、绿化九等10余个鲜桃品种相继上市,亩产达到2500-3000公斤,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
“四月桃花开,八方宾朋来。”自2000年开始,乐亭“以花为媒”,连续举办三届“桃花节”,招徕八方宾朋、客商,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乐亭鲜桃甚至吸引了温家宝总理的目光。1999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乐亭农村考察期间,专程参观了“鲜桃大王”卢友义的桃园,卢友义摘了10箱每个0.5公斤以上的大桃作为展品。温总理看了很新奇,亲自动手称了一个又一个,并说:“最大的达到了1斤6两。”温总理还边看边问:“这么大的桃子是怎么管理的?这个新品种特点是啥?”看完桃园以后他兴致勃勃地对卢友义说:“你这个桃王当之无愧,你为中国鲜桃之乡作出了贡献!”
乐亭鲜桃种植技术先进、产业模式成熟、销售渠道畅通、市场认知度高,但该县却并未满足于鲜桃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是预见性地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潜在瓶颈。2003年,一场肆虐全国的非典,给鲜桃外运造成了一定困难,桃农经受了一定损失;2005年,穿孔病在乐亭各个桃园集中爆发,桃农再遭亏损。连番“天灾”让当地政府认识到了“裸地”种植的局限性。当时,乐亭70%鲜桃品种为8月中旬成熟的久保,集中上市造成鲜桃收购价格降低。同时,该县通过对全国鲜桃市场供应分析,认识到全国鲜桃产量逐年增加,各地技术差别日益缩小,同质化竞争加剧,乐亭鲜桃的效益就会越来越低。
尽管传统产业模式正如日中天,但乐亭县政府却未雨绸缪,主动寻求产业突破口,借鉴当地发达的设施农业产业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目光瞄准春季鲜桃市场空白,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大力支持设施桃产业发展,“中国桃乡”主动谋变,开始探索高效鲜桃产业之路。
蜕变——传统模式在技术创新中飞跃
乐亭保护地鲜桃畅销京津、深圳等地,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10亿元经济效益 (刘江涛 摄)
时间追溯到1996年。为了保持鲜桃产业的技术领先,乐亭就从北京农业科学院引进了设施桃生产技术,并在乐亭镇棘坨村试点种植。当年春天,棘坨村农民崔德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裸地”鲜桃品种“瑞光3号”引进了温室。该县林业部门专门从北京请来了鲜桃种植“首席专家”姜全进行现场指导。“温室种植面积仅有7分地,却卖了58812元,这个数我一辈子都记得。”1997年5月,崔德信的设施桃丰收了,比“裸地”鲜桃早成熟2个多月,亩效益是“裸地”鲜桃的20倍。
初战告捷,设施桃开始在汤家河镇小黑坨村、闫各庄镇东刘村、马头营镇黄坨村等地小范围推广,对甜油1号、早红珠、瑞光系列、早露蟠等改良品种进行试种,该县林业部门组织专门科技攻关小组,摸索积累适用于乐亭本地的设施桃种植技术。2004年,随着设施桃种植技术的成熟,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设施桃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春卖早,赚大钱。”该县着眼于缩短设施桃生产周期,提前上市时间,大力改良鲜桃品种。经过20年的发展,乐亭设施鲜桃品种从早期由“裸地”鲜桃品种改良的瑞光系列、早红珠等产品,经过华光、曙光等二代品种和中油5号等三代品种,发展到春雪、金奥为代表的第四代品种,成熟时间由最初的5月底提前到2月中下旬,鲜桃品质也大幅提升。根据当地特点培育“乐林早红”新品种不仅广受桃农欢迎,还获得了河北省科技成果奖。
与此同时,设施桃棚室建造技术也日益改进。发展初期,因日光温室造价高,而乐亭传统的春棚内种植鲜桃成熟期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设施桃的发展。该县在吸收当地设施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冷棚和简易温室技术,建造成本仅为日光温室的30%至50%,降低了农民种植设施桃的门槛,设施桃成熟期比春棚提前了15天至30天,大大提高了亩产效益,为设施桃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
乐亭县对设施桃种植技术的探索可谓层出不穷:通过“高密栽培”技术,设施桃种植密度由“裸地”种植的每亩33棵大幅提高到了每亩330棵至660棵;普及推广了“高接换头”技术,将新品种的盛果期提前了2年至3年,保证作为母本的老桃树当年的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前促后控、人工落叶、避光休眠等生长干预技术,大大缩短了设施桃生长周期;将SOD酶活性桃、三主枝开心形树形修剪等“裸地”鲜桃种植技术“移植”于设施桃产业,进一步促进了设施桃产业发展。
为帮助桃农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该县林业部门组建了4个专家队伍,分包驻村在设施桃从升温到采果、采后修剪,化控等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跟踪指导。2005年,闫各庄镇大罗庄村设施桃爆发了疮痂病。桃树专家、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於炳梅每天钻进闷热的大棚工作几个小时进行考察,把带病桃枝送到北京植保所进行鉴定,确定病菌类型,研配药剂,攻克了疮痂病害难题。
游客在大棚里体验采摘鲜桃之乐 (刘江涛 摄)
质变——“小鲜桃”成就“黄金大产业”
“枝头有黄金,桃农笑开颜。”今年2月18日,新寨镇郝庄村村民李振杰收获了乐亭当季“头茬”设施鲜桃,每公斤收购价格高达70元。赵德文说:“桃树进大棚,鲜桃变‘金桃’,我以后的好日子全指望它了!”
桃乡四月春光美 (刘江涛 摄)
据了解,目前该县包括温室、春棚、冷棚等设施桃树种植面积已超过2.5万亩,亩产平均可达2200公斤,每户桃农平均收入达到近10万元,全县设施桃年产值预计将超过10亿元。
一边是桃花盛开,一边是鲜桃采摘。从前想不到的“奇观”,在乐亭已经司空见惯。每年四月底,桃花盛开之时,设施桃也进入采摘盛期。乐亭县的村落里、田野间,挂着各地牌照的大货车往来穿梭。外地来的“老客”自己雇人进入棚室内采摘桃子,很多“性急”的“老客”甚至在前一年就已经和桃农进行了预订。到了傍晚,当地金融机构还会派专人专车到各个设施桃种植专业村“上门服务”,帮助桃农点算、收储当天的钱款。
新寨镇郝庄村是该县最早大规模种植设施桃的村庄之一。2011年,该村设施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余亩,人均纯收入达到近2万元,全村年收入由2006年的200余万元猛增到3000多万元,昔日的后进村已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以郝庄村为龙头,在新寨镇形成了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的设施桃特色产业带,产量突破2万吨,年产值超过4亿元。由于很多桃农们把揭帘子、拔草、疏花疏果等各个技术环节“外包”,每年能为当地带来20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
如今,乐亭设施桃产业已遍布乐亭14个乡镇,形成了乐亭镇、新寨镇、中堡镇、庞各庄乡等4个设施桃产业带,随着超雪王等第五代品种的推广以及自动卷帘机、人工智能温控机等先进装备的普及,大型温室机械化作业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乐亭设施桃产业将再上新台阶,“中国桃乡”必将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