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之翼
2017-06-15陈海锋
文/陈海锋
战之翼
文/陈海锋
在2016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一群20岁出头的武警学员格外抢眼。他们自行设计制作的无人机十分吸睛,在电动滑翔机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武警部队唯一荣获该奖项的代表队。他们,就是武警广州指挥学:“战之翼”航模队。
梦想,点燃“创新之火”
“无人机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具,它有血有肉、情感饱满、曼妙多姿,是那么的灵动迷人……”在航模队队长任长璐眼中,自己设计制作的无人机是时常与自己进行心灵交流的挚友,更是为梦想而搏击风雨的战鹰。在梦想的推动下,一个零理论基础、零资金支持、零实践积累的航模设计团队,终于走上全国航空航天设计大赛冠军的领奖台,而这份执着追寻源自于最初的思维碰撞和创新火花。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部队难以及时推进到震中,震中受灾情况也很难及时向外界传出。在离震源不远的成都,学员任长璐发现当时只有个别地方公司才使用自制简易飞行器对灾情进行航拍侦察,而部队在这方面的应用却很少。一个学习研究航空航天模型的思想萌动,在任长璐心里扎根发芽,悄悄成长着。
毫无底子,起步艰难浴没有专业课堂,没有辅导老师,任长璐或借阅、或自购、或网上下载《航空模型》《模型飞机构造原理与制作工艺》等专业教材,从概念到理论知识,从基础理论到专业技能,从模拟软件训练到实践操控练习,任长璐硬是用一年时间啃完了全部专业课程。最终,他巧妙运用自身所学,以多旋翼无人机为基础,改进动力配置,更换更加轻量化的全碳纤维材料,设计制作了一款续航时间是现行无人机两倍,而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的便携式多功能警用旋翼无人机,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一切皆有可能,变不可能为可能。”航模队修理员李晨把座右铭写在自己设计制作的无人机模型上。有一次,航模队试飞一架飞机模型时,因操控失误,把模型摔得粉身碎骨。让大家惊诧的是,李晨缝针穿线、敲打焊接、修复裂口,用尽各种奇思妙想,硬是把那架支离破碎的飞机模型修好了。比赛场上,李晨总能用最短的时间修好受损的飞机模型,既为比赛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又让飞机模型的性能得到成倍跃升。
航模飞行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战之翼”航模队里,试飞员龚一飞是头“倔牛儿”,一个飞行动作练几十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仍不罢休。原因很简单:没有绝对完美,只有尽善尽美。对“飞行者的梦想”,龚一飞有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执着和笃定,在学习操控航模之前,首先要飞模拟器软件飞到吐,精湛的操纵技术来自于反复磨砺。起初,航模队熬了近100天研制出来的模型——“战之翼1号”,在试飞中遭遇强气流,尾旋失速,坠毁……
失败让倔强的龚一飞找到了挑战自我的突破口。他潜心学习飞行理论,专门研读了《空气动力学》《模型飞机飞行原理》等专业书籍,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反复试验,最终练就了一手娴熟的飞行操控技能。急速滚转、悬停骤降,落《飘、拉筋头儿……一套套轻松巧妙的动作,让他们自行设计研制的“战之翼”系列无人机,成为比赛场上矫健的雄鹰。
协作,拨动“创新之智”
在2016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战之翼”航模队历经层层选拔,进入到对地侦察项目决赛。比赛前一周,一个问题让团队踌躇不定:以往无人机对地侦察均采用嵌入式运动相机,通过回看录像寻找靶标,这种方式虽能保证完成比赛任务,但必须先降落、回收运动相机,再浏览录像寻找靶标,重新起飞至靶点,消耗时间过大,根本没有什么优势,难以从众多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
形势逼人浴如何优化传统方法开拓一条全新路子钥这成为航模队员们亟待解决的课题。遇到难题,立即组织“诸葛亮会”和“针锋相对会”,早已成为他们的团队传统。在队长任长璐主持下,队员们展开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很快就研究出一套方案:在原飞行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手,将无人机机腹下的微型运动相机改装成舵机云台。这是一种通过副手操作可以实现摄像头720毅旋转侦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实现摄像实时传输至地面,避免二次起飞,用最短的时间锁定靶标,完成侦察。
光有金点子是不够的,要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上拿名次,缜密的团队协作是标配和必备。就在大伙儿按照新方案制作出对地侦察无人机后,潜在风险很快暴露出来:由于对舵机云台的操控经验不足,主副手。控不协同,屡屡遭遇无法定位靶标的尴尬……其实,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要在短短一周内一跃十步,谈何容易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主副手之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协同练习,只用了3天时间,就将原有总时长减短了一分钟。“比赛周受台风余波影响,大多代表队在宿舍休整,但我们由于底子薄,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应夜以继日,在训练场不间断磨合,一遍又一遍……”在总结会上,任长璐如此概况。正是靠着这种“众人划船,共渡险滩”的团队精神,他们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收获了一个接一个荣誉。
披荆斩棘过后,却又遭遇“绊脚石”。比赛前一晚,对地侦察项目比赛用机的图传接收显示屏突然罢工,经检测是摄像头信号线断了。突如其来的意外着实让航模队员们头疼,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协作擦出灵感,团结激发智慧。深夜,队员们绞尽脑汁想法子,七嘴八舌找路子。直至凌晨一点半,队长任长璐从座位上蹦了起来,俯身从工具箱中找到一根与摄像头排线相近的OSD参数设置板的6P排线,将其剪断后修改排线插头。正是这最原始的方法,为航模队打开了出路浴队员们各司其责,纷纷拿起电烙铁,分别将火线、零线、视频信号线、音频线焊接起来,最后用热缩管包好……
凌晨3点,当显示屏重新闪亮,难题迎刃而解。
执着,绽放“创新之花”
“董工007”,是队友们送给航模队工程师董治的绰号,最擅长飞机组装与试验。然而,性格外向的董治却有一块心病:在一次飞机模型组装中,由于疏忽,未及时关闭油门就将电机通电,高速转动的螺旋桨在另一名队友的手上划下了五条深深的伤口……每当想起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想起战友痛苦的嘶喊和留下的疤痕,董治都暗暗自责。
从那以后,在每一个模块设计制作前,董治都要进行反复思考并与队友讨论。在确定没有大的错漏的情况下,他总会做大量试验,找出有缺陷的零件,优中取优,尽可能降低安全隐患。当飞机完成后,他会进行数次检查,在确保没有机械故障后,才将飞机交由试飞员试飞与微调,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在“战之翼”航模队里,机械手李鹏主要负责制作和维护飞机模型。“操控手固然每个人都想当,但一个航模团队不能缺少机械手和修理员。设计与制作飞机的过程,其实也很有趣味、富有挑战,给人享受感和满足感”,李鹏如此定位自己的战位。李鹏常常像变魔术一般,把堆在角落里的飞机模型废料、残骸、边角料变废为宝,“变换”出一架飞机模型来。
2014年1月18日,广西梧州突发森林大火。由于地形复杂,火情难以全面侦测,给扑火救灾带来巨大阻力。航模队队员姚麒临看到来自家乡的报道,痛心不已,陷入沉思:现有的航模图像传输技术如何能够运用到森林防火中,以提升图像传输的精度,降低人工监测火情的危险钥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常规的航模用图传模块往往只能传输10公里以内的距离,并不能满足当下森林防火需要。
怎样增强无线电的传输距离钥不断查阅资料、不断试飞、不断调整,最终姚麒临找到了答案: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增加发射功率或匹配高效天线,才能增强无线电传输距离。但发射功率提升了,无人机的重量也增加了。就这样,一套套方案被否定,一个个点子又萌生,上百次实验后,姚麒临采用23dBi平板天线和AAT自动跟踪云台的设计方案,做出了一架续航长、重量小、图像传输距离远的飞机模型,并多次参与“营综合演练、执行大型安保任务等实战。★
责任编辑:王前
团队精心协作快速制作新型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