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态优势 做好茶叶“文章”
—— 遵义致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15期
关键词:茶业遵义市茶园

立足生态优势 做好茶叶“文章”
—— 遵义致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周芸吉 郑德忠

一年一度的“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将于4月28日在遵义召开,业界目光将再次聚焦遵义,感受茶业发展风向标。

2014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每年一届的贵州茶“一节一会”确定在遵义市举办。“一节一会”落户遵义,为其茶产业发展搭建了宽广的平台。遵义市依托“大生态”优势,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产业综合规模跃居全国产茶市(州)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茶叶第一市”,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企业强的有机统一。

当好“先行者” 做好“排头兵”

20世纪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西迁湄潭,使这座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开创了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先河。

2000年初,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遵义独有的种茶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吹响了茶产业发展的号角。随后,一系列扶持茶产业发展的强劲政策文件出台,先后将茶产业纳入遵义市“六个一百”工程、“七个一百”工程、“八大农业产业”,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特别是2006年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以来,遵义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打造,担起了贵州茶业发展“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任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基地提质增效步伐,深化“四个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全市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茶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把“利剑”。

经过十余年的坚守,茶产业已成为遵义市惠及百万民生的支柱产业,呈现“一业兴、百业旺”的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0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183.7亿元。靠土地租金、茶青采摘与管护务工收入、合作社分红、茶农转变为大户等利益链接机制,通过扶持企业(合作社)壮大与带动发展,茶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如今的遵义,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贫困户因茶而变,茶园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种茶乡镇105个,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53个、村25个。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2331个,专业合作社265家。茶产业涉及26.626万农户120万茶农。投产茶园达140.05万亩,年产量10.95万吨,总产值85.11亿元,茶叶出口达2665吨。茶产业带动16个贫困乡镇、129个村、11.4万人脱贫致富,贫困乡镇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1320元提升到如今的6246元,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探索了道路。

因茶扬名 因茶富民

百姓富、生态美、企业强,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是近年来遵义市不懈努力实现的目标。依托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把遵义建成全国闻名的茶乡。

遵义市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始终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摆在首位,牢牢抓住质量安全这条生命线。目前,全市认证的茶园达到125.224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60.7%。2016年,凤冈县投入200余万元对田坝2万多亩茶园实现了监控全覆盖,湄潭、凤冈等茶叶主产县均加大了茶用物资的管控和抽查力度,大多数茶园农残指标已达到欧盟标准。遵义市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坚守,保障了茶业发展的源动力,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高品质绿茶产区”,为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茶”出山,遵义先行。通过多年的努力,遵义市打造了一批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的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品牌。茶叶加工企业从2006年的41家,增加到如今的注册企业705家、合作社265个,涌现出兰馨茶业、栗香茶业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47家、市级龙头企业64家,年加工能力从2006年的1.5万吨,增加到如今的12万吨以上。加工生产呈现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茶叶出口呈现量增价增的良好态势,高端和中低端价位茶叶产品同步推进,进一步调整了产品结构和拓宽了市场渠道。

同时,遵义市大力推动“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商互补。目前全市茶叶企业在省外开设的销售点3750个,其中专卖店276个、店中店366个、专柜168个、代销点2985个。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建设有500平方以上的“遵义红”形象店与体验店,200余家企业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开设了品牌网店,线上销售额突破亿元。通过“贵州茶一节一会”的力量,有效地提升了遵义市茶叶品牌影响力,以电视、网络、参展、参会等多种方式宣传“遵义茶”品牌,重点开拓西安、兰州、西宁为主的西北市场和以山东为主的绿茶市场,在这些新兴市场的销售总额均突破亿元大关。

以茶兴旅 以旅促茶

近年来,遵义市按照“全景域、大景观、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加快融合发展,做足产业文章。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绿色茶园为背景,以茶文化为内涵,以茶为媒,通过做好规划、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大力发展乡村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促进了茶业经济、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茶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

2016年全市茶产业拉动各类投资近百亿元,完善了“中国茶海”、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茶工业博物馆、茶海之心、二龙茶旅骑游小镇等茶旅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翠芽27°(4A级)、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4A级)、七彩部落、关子山等一批茶旅新景区,茶元素与茶文化进一步丰富,“四个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

同时,遵义市通过开展生态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品尝农家特色美食、感受农家茶庄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仅2016年,遵义茶旅景区接待游客就达200万人次,为全省“茶旅一体化”建设树立了标杆。

黔山秀水育佳茗,贵茶飘香聚浓情。遵义市茶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本届“茶博会”,将在遵义市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等遵义重点产茶县,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实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茶叶基地建设、茶旅一体化发展、茶文化打造和加工企业、市场建设为主题,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贵茶、关注贵茶、投资贵茶。

(责任编辑/喻 丹)

近年来,遵义市加快融合发展,做足产业文章,实现了茶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图为湄潭万亩茶海。(卢现艺/摄/)

猜你喜欢

茶业遵义市茶园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茶园飘香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茶园观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