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有信,花不误”女性教师在诗意教学中的母性力量
2017-06-14杨丹丹
杨丹丹
【摘要】女性教师情感温和,丰富细腻,敏感,具有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其先天的母性禀赋在诗意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女性教师的母性与教学契合之力,必能使诗意教学大放光芒。
【关键词】女性教师 母性 契合 诗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99-02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女性教师,在自己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慢慢发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与承接,它也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沟通,更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之间彼此的生命体验。女性,向来是温柔,细腻、仁慈、宽容的代名词,母爱更是历代名家永恒不变的赞颂主题,在以教化育人为核心的教师这一职业中,女性教师其先天的母性禀赋,使女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德格尔曾说“人要诗意栖居“,诗意,是如诗歌一样给人以美的意境,美的感受,美的情思。诗意教学则是滋养学生灵魂,抵达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告诉我们:“教学需要勇气,更需要与自我心灵、自我本性契合的教学。”[1] 女性情感丰富、温柔细腻,兼柔济刚,执着持久,具有同情怜悯仁慈之心,母性是女人的天性本能,女人的母性带给每一个人最初的温暖和爱,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隐忍与坚韧,因此母性常常创造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母性之力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情感世界无比丰富的人,女性教师其先天的敏感、敏锐、细腻的母性特质,更能与教化育人这一核心思想契合,是打造、锤炼、形成诗意教学的重要力量。女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母性之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与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学方式。
女性教师的母性之力犹如温暖的东风,能够唤醒孩子们正在复苏萌芽的心灵,东风若有信,春花必不误,女性教师的母性之力必能使春花烂漫,得桃李芬芳,硕果满天下。
一、女性教师的母性力量能直达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诗意生命体验,促进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是一门心灵沟通交流的艺术,要教育孩子,必须要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对温柔可亲慈爱的女教师敞开心扉,原因在于女性教师的母性特质,让孩子们看到母亲的影子,有种亲切安全感。同时女老师更能以一种审美眼光看待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温柔可亲的母性之爱,给予孩子自由、愉悦的氛围,能够让孩子对老师敞开心灵,身心快乐,有幸福的生命体验,人格品质得以健全发展。英国有句谚语:“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女性教师的母性之爱,能抚慰、丰富孩子的心灵。
记得我带第一届学生,在第一次作文训练中,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向我讲述了他父母离异、自己跟随奶奶长大的生活,言语并不悲切。我观察这位男生,他并不内向,喜欢装的酷酷的,顽皮好动,喜欢讲话,成绩不理想。展示课上,他向全班同学讲了他父母离异的故事,同时观察他课余的小事情,我明白了,父母离异他并不在乎,他想要的是同学的关注。希望别人关注无可厚非,但以换取别人同情的方式来取得这种心态就不正确,这个孩子需要引导。因此我首先在他的练习簿写上一段话:“你的勇气和落落大方让老师很钦佩,当全班男生都沉默的时候,你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是个男子汉,你赢得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希望你有更好的表现。”之后我便找机会和他聊他的家庭生活,委婉告诉他这是家事,是自己的私生活,不能随意告诉别人,只能给自己信任的人倾诉,他听了点点头。以后无论他有什么表现,我都会在他的作业簿上写上一段話,或提醒,或鼓励,或劝勉,我发现他的行为习惯转变许多,成绩也在慢慢提高。一次我在练习簿上看到他写给我的一段话:“老师,从我爸妈离婚后,我妈妈基本上没有来看过我,现在我感觉您就像我妈妈。”一股暖流涌入心底,我知道我走进了他的心灵,这孩子对我敞开了心扉。
二、女性教师的母性之力可引导学生,激发情感,渲染氛围,创造诗意课堂,形成一种诗意的班级文化
教育是一项充满诗意的精神活动,而诗意课堂的打造对教育尤其重要。“课堂承担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的浪漫和诗意的诞生。”[2]女性教师敏锐的情感,细腻的感知,对生命、自然的细致体悟与把控,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点拨、渲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促进学生的生命体验,从而形成诗意课堂。
现在的孩子读书虽多,但普遍缺少实际的生命体验,因此我的诗意课堂就以此为突破点。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时,我先让学生们进行黑暗体验,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在班级里摸索前行,然后摘掉红领巾,说说自己在黑暗中的体会。经历了“失明”的体验,学生更能体会盲人海伦·凯勒的不幸与艰难,更能理解莎莉文老师的伟大,学习文章来就更用心深入。
最后,出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班一起朗诵,去感受追寻美好生命的坚强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命体验得到升华。
在课外,我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美,发现诗意,把美的事迹和句子记录到美文集上,然后分享。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她把花撞开了”,来源于他们的实践课,当时正值春季,一位学生无意中撞到一棵树,树上花瓣飘落,其他学生看到此景,不由得脱口而出。这一妙句,也让我欣喜不已,反复品味。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爆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张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这就是灵动课堂,诗意班级的精髓。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一种班级文化,女性教师的母性之力可以促使班级形成一种灵动、和谐的诗意文化。
三、女性教师的母性之力是一种包含仁爱,慈善的、诗意的教学智慧,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指引学生,赢得美好人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女性教师对学生的爱,似于母爱,却高于母爱,母爱出于本能有时失于理智,所以会出现溺爱、纵容现象,而出于女性教师的师爱是有节制、充满理性与科学、睿智的爱,是严厉与慈爱的结合,是博爱与教爱的融合,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李镇西说道:“给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李老师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师生双方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共融。“善教者必善言”、“善教者必善心”,女性教师充满诗意的、富有母爱的教学智慧,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且为他们在长远的生命道路上留下美好馨香的回忆。
三八节那天,刚进入办公室,几束粉色康乃馨映入眼帘,一群学生涌上来,对我说:“老师,妇女节快乐!”,我笑着说:“老师不愿意过妇女节,你们还是说老师女生节快乐吧”,她们说:“还是祝你妇女节快乐吧,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妇)!”“此父非彼妇也,哈哈”,她们一起向我抱拳鞠躬,笑声充满了办公室,一个开心的早晨。与其说“为其父,我更愿为其母”。借着这个小故事,我在课堂上顺势给学生们讲了谐音字这个概念,她们一下子就懂了,后来又同学还把这个事情写到了作文里面。相信我和学生们的真诚相待,必能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夫说道:“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女性教师要将自己先天的母性特质运用到教学上,必须找到与自己、与教学、与学生的契合点,共通点,只有找到这个切合点才能发挥其强大作用。
1.女性教师要认清自己,直面自己,与真实的自己相遇
当今社会,女性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还要周旋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不仅有抚育自己子女的责任,还要承担起培育国家未来希望的重担,还要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为学生的成绩殚精极虑,心力交瘁,其辛苦不言自明,因此很多女性教师有很深的职业焦虑与职业倦怠,身体、精神状态都令人担忧。在如此的职业压力下,认清自己,直面自己,剖析自己,这是女性教师所要迈出的第一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女性教师欲善教学之事,必要先利自身之器。认清自己,是利器,它让女性教师在众多的繁杂事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立足于自身,提升自己的精神空间。
2.不断探究诗意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已经磨掉了教学的诗意,教学和学习似乎只是为了应试。缺乏诗意的教学,犹如沙漠,没有一丝绿意生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改善教学,不断探究诗意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意的课堂是灵动和谐的课堂,它以生命体验为引导,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使孩子身心得以滋养,灵魂得以飞扬。
肖川说过:“完美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3] 完美的诗意教学,取决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的驾驭能力,更取决于教师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女性教师丰富的内心,敏感细腻的爱心,是诗意课堂的优秀条件,为达到更完美的诗意教学,女性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探究诗意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本性契合诗意教学,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特色。
作为一名女性教师,我愿意以自己的母性本色去承担这个角色,将教学和母性之力相契合,发挥两者相合之力的巨大作用。我相信母性之力必如暖暖东风,滋养学生的心灵与生命,同时也使自己成长。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风有信,花不误”,一花一世界,花开之时,这一路必定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我愿永远保持一颗清澈温暖的心,做一名契合自己本性的教师,时刻散发母性光辉。
参考文献
[1]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陳育新.语文教学要收放有度[J]. 广东教育(综合),2017(2).
[3]肖川.完美的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