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液”概念学习
2017-06-14尹辰炫
尹辰炫
【摘要】生物科学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仅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与国家未来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高中课程中生物的设立是有它的一定意义的。生物学涉及到的不仅是对生命基本现象的理解与解释,还揭示了其一定的生命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分析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这两点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高中生物。本文将分析一下高中生物“细胞液”这一定义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细胞液 定义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178-01
之所以簡单分析一下“细胞液”的学习,是因为调查发现,细胞液是一个极其容易混淆的定义,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细胞液作为细胞概念中的基本结构,掌握其概念学习很重要。而且,与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且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降低此类错误再次发生的概率。
一、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的定义
细胞液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的液体,而细胞液中溶有很多成分,包括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其中影响植物颜色的就是色素中的花青素。花青素可以影响花的深色、果实的颜色以及叶片的颜色。并且细胞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这样才能使植物细胞时刻保持一种吸收饱和的状态。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中除去能够清晰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基底物质,它没有相对应的具体形态,是一种呈胶态的物质,因此又被称为细胞溶胶。其组成成分有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等。
二、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容易混淆的原因
(一)形成思维惯性,无法准确理解特性
惯性思维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帮助人们在解决同一类事情时,套用既定的公式,缩短思考时间,大幅度的提高办事效率;却也能在人们解决不同类型事件时,出现在人们的思维模式中,混淆人们的思维,阻碍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在学习细胞液这一概念时,因为之前对细胞基本结构这一板块的学习及掌握,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觉,觉得凡是有细胞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中的液体成分都可以称之为基质,因此,他们把溶酶体中的液体成分称之为“溶酶体基质”,线粒体中的液体成分称之为“线粒体基质”,继而,惯性思维就会使他们觉得液泡中的液体应该称之为“液泡基质”。
(二)没能充分认识“液泡”这种细胞器
再者,对液泡的理解不充分,也是导致学生容易混淆细胞液和细胞质基质的原因。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与其他的细胞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会随着细胞的生长变大,最后甚至可以占细胞体积的90%,但动物细胞中的液泡就相对体积较小,也不会随细胞生长而长大,因此,液泡是区分动植物一个很好的依据。另外,液泡的概念形成确实是曲折了一些。早期,由于观察仪器不够先进,研究技术不够发达,致使人们观察到植物细胞有90%的液体环境时,就将其命名为了“细胞液”,并误认为细胞液也就是细胞的基底成分——细胞质基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发明了更加精确的观察仪器之后,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及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中90%的液体环境其实是一种细胞器的成分,而且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少量的液泡,因此,液泡的定义才得以更正,但也奠定了人们对液泡以及细胞质基质容易混淆的基础。
三、如何准确的理解细胞液的概念
“细胞液”这一定义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教授这一课题时,要把握好细胞液概念中的重点,细胞液中溶有无机盐、氨基酸以及色素等,它们是与细胞液融为一体的,存在但是分离出来;而细胞质基质则是有无机盐、脂质、糖类等成分,这些成分以各自的形态存在,与细胞质基质不是一体,可以从中分离出来。教师在针对这一概念授课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比如,将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赋予相应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角色扮演,自主查阅资料并分析他们的不同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通过课上讨论的形式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起到知识点升华的作用。
高中生物概念众多,知识点容易混淆这一现象也非常普遍,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的定义混淆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知识点细化的工作,并熟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的生物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长期运用,就能够在实践中取得创新成果,以便于日后学生们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龙龙,樊攀.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液”概念学习初探[J]. 新课程(下),2012,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