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索

2017-06-14吕州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职业学校

【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内容。新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课程 人文性 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20-0056-01

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多年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为出发点,全面对语文发展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规定,是对语文课程的科学界定。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原则,成为后期语文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在这一理论要求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充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习惯,提升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

1.工具性是体现人文性的前提条件

语文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工具性,新课程标准将提升语文知识和能力作为重点培养项目,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以教材内容作为重点,落实“以文为本、以读为本”的原则,做到充分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感受语言魅力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使学生自己能够形成语言的感知能力,快速构建出生动形象的画面。

在欣赏戏剧作品时,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将其感觉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或者句子多次品读,感受其当时的处境,将自己能够置身于戏剧场景中,将人物的情感赋予自己,感受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在阅读小说时,笔者会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列出其中的存在的主要人物,将不同的人物类型作为找到实际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在阅读时,第一遍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印象,利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来讲述故事的发展,第二遍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来重新演绎相同的故事,这样学生可以将教材作为工具,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性特征。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为中心。语文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本身与生活实际更加接近,因此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描述的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成正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过去我国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导致教师和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的影视教育极大的阻碍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对于文章思想层面的理解,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分析层面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学成为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更多的了解课文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对课文发生背景的学习,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感受作者之所感,从而理解作者发出如此感叹的原因。同时在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描述场景的实际意义,为学生讲述课文中的生活,将课文中作者高尚的节操展示出来,影响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3.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真、善、美的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其次才是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教学时,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严格遵守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共性特征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生活所见,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相沟通,提高学生将文本转化成画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学生内心和品行,使学生真正的将文化学到自己的身上,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简而言之,在教学时首先是对基础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研究,具备理解文章的硬性条件,从而调动自己内心感受到作者和人物的情感体验,精神层面得到提升。对于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当全面的分析其中的根源所在,认真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避免采用应试教学的思维逻辑。如果单纯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思考不同文章的不同词语用法,忽视文章感情的成分影响,那么整体的学习几乎都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感情的文章是枯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承担就是引导者的作用,否则没有教师依然能够自己通过其他各种手段来学习基础的知识。教师的存在就是为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来理解文章,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过作者走过的路,体验作者经历的悲欢离合,将每个学生都能随时的变幻在自身和作者的情境中。通过大量文章的学习和阅读,学生能够极大的丰富自己的内心生活,感受到自己没有体验的多重世界,充分的感受人文特征,利用语文的工具性,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文课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秉承语文的工具和人文性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职业学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学生定位的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重视文章的情感层面分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帆.对中职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索[J].黑河学刊,2010(8):127-127.

[2]沈大兴.浅谈初中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才智, 2010(14):210.

[3]张兰云.浅谈语文学科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1):107-108.

作者简介:

吕州军(1966.2.28-),男,汉族,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学及管理。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职业学校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