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文本理解和语言能力提升的契合点设计问题

2017-06-14黄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契合点小标题词语

黄俊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主问题的设计往往将文本深入阅读与语言能力的训练割裂开来,常常是只重文本的理解而轻视语言训练,将语言训练作为附属品,或者是仅仅将其作为应试能力来做机械的训练,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语言训练与文本理解有机结合以成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文本理解和语言训练的契合点,合理进行问题的设计。

一、从文章的结构形式的特点寻找契合点进行问题设计

大部分文章的结构形式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是最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的,而在这些结构形式的某些地方,往往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语言雕琢的,或者是作者精心构思留白,需要读者去补充完善的,这些点就成为了最佳的问题设计契合点。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作者是通过并列式的五个小标题展开来结构全文,小标题集中体现作者的情感,语言清丽。在教学中,我抓住小标题设计一个主问题“请结合各个片段的主要内容补写小标题,使补写后的小标题既能符合作者内容和情感,又能简洁对称,并能简述自己的理由”。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阅读和补写,并通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修改,创作出了许多好的标题。比如“高高望天树 清凉密林水”“竹楼映蓝天 好客傣寨人”“悠悠野象谷 甜甜人象情”“妩媚傣寨水 精心风情画”等等。通过这一主问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已经比较透彻,在反复的修改和比较中,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又如黄厚江老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也是通过对小标题的改写和比较,将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和语言感悟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对小标题进行合理的补写、改写都是很好的利用了文章的结构形式来提升语言能力,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

对于没有小标题的文章,也可以通过结构形式的特点来找到语言能力训练和文章深入阅读的结合点。比如《我的母亲》一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全文,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排比句高度概括了母亲的主要特点及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却没有概括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深情,而后者正是本文主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这处艺术的留白也为教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深入把握文章主题提供了契机。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概括完主要事件后,就以此设问“请根据你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改写最后一段,将排比句后的句子全部改写成表现母亲形象的排比句,并加上适当的总结,使母亲的形象更加完整,并简述自己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又设一问“请改写文章的最后一段,主要突出作者对母亲关爱之情的感念,其中也采用一个排比句”,最后将改写片段与原文比较,体会作者的用意。前两个问题的设计不仅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锻炼了学生语言表现力,学生的思维更有张力。很多优秀教学设计的切入点都是从章法考究处出发,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提升语言能力,如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最后一段填字总结全文设计,也是巧妙的利用了文章的结构形式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二、从文章写作内容特点出发寻找契合点设计问题

每篇经典的文章在内容上都是独特的,如果我们细心的审视就能发现其中很多可供我们利用的契合点。比如《鼎湖山听泉》一文,本文内容上的独特之处就是利用“听”来写泉,而又不仅是“听”泉,还有看景和人生的感悟,在设计问题之时就在感知部分设计了一个片段改写,以“你看,……你听,……我想,……”的句式写三小段话,要求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写出景的特点及作者或者自己的体验,语言简练,在创作之初,我先出示了自己《幽径悲剧》的改写范例。学生通过很长时间的创作,在交流之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准确把握泉声及景物的特点,有几个同学能够写出泉声的变化特点,为我提供了教学资源理清全文写作思路及写作特色。在“我想”这个片段的交流中,可以看到有的同学能够根据文章大致把握作者的情感,而有的则是根据文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有些同学的把握上也学有些错误,但是也为我提供了与原文重点片段进行比较阅读的机会,使学生深入的把握文章主题。综观整个片段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把握文章内容特点,找到了文本解读和语言训练的契合点。

在利用内容特色寻找契合点时必须要注意思维的容量,容量过小思维力度不够,容易让学生陷入摘抄复述课文的机械。比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中,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用‘这株藤萝美在……写一组句子,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藤萝”。这一个问题设计虽然看似有语言的训练又有思维训练,但是细想起来有不妥之处,学生在表达中可能会出现只摘抄文中词句的现象,这样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就明显缺乏,即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设计意图把握其藤萝的品格,但语言表达的训练似乎又缺少一些力度。这个如果稍加限制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加入“不摘抄课文原句”或是“要有两句写出藤萝的品格”,这样學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深度,难度也不会过深,对文章理解能力的训练会更有效,再加入对语言表达的限制,比如“句式简洁对称”或者是“排比句”等,这样语言表达的训练也会落到实处。

三、从文章的写法特色出发寻找契合点进行问题设计

文章的写法特色各异,合理利用文章的写法特色也能够找到语言运用和文本解读的契合点。比如《苏州园林》一文,本文是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每段都有相应的中心句。在实际课堂中,教者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找到每段的中心句,采用合理的句式组合这些句子,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创造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思考和创作,语言流畅的表现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有些同学按照自己的想法打乱了文章某些部分的顺序,但这也为教者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的方式,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这样排列的好处。上一个教学的设计在合理的利用了文章的写法特色的基础上,既锻炼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材料的能力,也生成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

又如余映潮老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教师以庙后小“石”为例评说其妙,深入的分析这“一石”对于情节发展、林冲性格特点及转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解读文本、表述清晰的范例,然后提供了十五个以上的话题让学生创作短篇,其中有悬念之妙、伏笔之妙、巧合之妙等,这就是充分利用文本写作特色训练学生解读文本及语言表达的经典范例。在平时的教学中,像余映潮老师这样的教学范例有很多,比如《窗》一文中以“本文以窗开头以墙结尾的思考”“人性转变的合理及巧妙”“以窗为题的妙处”为话题组织学生创作;《盲人看》以“题目冲突之妙”创作短篇解读文章内容及主体等。

四、从文本词语运用的特点出发寻找契合点进行问题设计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而作者会根据情感表现的需求选择不同语言表现形式,抓住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能够设计出既能提高学生语言品味力,又能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文章主题的设计。曾经有一篇《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片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者从文章词语运用入手促进学生把握主题。课堂主问题是“请找到每段的核心词(集中表现本段内容或主题,或在结构上起提纲挈领作用的词),并简述你的理由”,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找课文前后部分的段落核心词,学生通过十五分钟的阅读和讨论,从每段中都找出了一些词语,如第一段的“蓝色”,第四段的“奇特”“开门见水”“独特”,第六段的“美丽”“和谐”“幸福”,第七段的“友谊”等等,课堂中学生结合文段内容的不断思考争辩,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认识逐渐深入,很多学生结合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来阐述理由。比如有学生就讲到第四段的“独特”比“奇特”更适合作为本段的核心词,其区别就在一个“独”字, “独”表现了威尼斯“开门见水”的别具一格,也能与本段中公朵拉船风格独特相呼应。像这样的深刻品析在课堂中层出不穷,学生对词语品味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这样的语言赏析带动了对文章的整体阅读,显得更有厚度。

在《都市精灵》一文之中,以品析词语来带动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感悟能力提升的设计显得更加有创见,更加有效。教师依据自己对文本理解,从中归纳出本文中有四类词语的运用现象,即大词小用、褒贬换用、含义深刻、人物换用,并分别举出了相应的范例供学生参考,接下来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依据文段的主要内容去寻找与事例类似的词语运用现象并作出分析。学生的发现令人惊叹,如学生找到的“成帮成伙”,根据上下文分析后得出,这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用在第一段却体现作者对灰喜鹊的赞叹。诸如此类的发现比比皆是,通过一系列词语的品读,学生发现了作者欣喜背后的伤感,无奈之中的期盼。这一主问题的设计,紧扣住语言能力的训练,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既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词语品味能力,又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解读文本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1

[2]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2

[3]《语文課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契合点小标题词语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找词语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小标题作文格式
广告翻译探微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