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7-06-14傅志端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专业成长教师

傅志端

【摘要】本文以对话式、观摩式、对比式案例研究为切入口,阐述引导教师主动调整教育价值观、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适时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案例研究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29-01

我园积极探求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以案例研究为切入口,开展反思性教育教学研究是促使教师主动调整教育价值观、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适时改善教育行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的案例研究是参与者围绕一个案例(一个事例、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个课例或一位儿童)进行剖析和深入研讨的活动[1]。案例是研究的中心点,教研过程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引发的,“案例引入——诠释案例——解剖分析——感悟借鉴”是案例研究的基本程序。以下是我园开展案例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开展对话式案例研究

在对话式案例研究中一般是有两方人员,一是案例提供者,二是参与研究者[2]。在一次对话案例研究中,我园一教师向大家提供了一个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十分典型,它向大家展示了一首名曲是怎样通过图示、动作的手段让孩子轻而易举的就感受到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在看完案例后,老师们纷纷表述自己从中所感受到的新理念及自己的看法。对话式案例研究充分地调动了案例提供者和参与研究者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不仅领悟到蕴涵其中的深刻道理,还能在实践中借鉴运用,从而进一步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二、开展观摩式案例研究

我们在课程活动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一个教学案例由同一教师执教,进行现场观摩,然后围绕核心话题开展反思研讨。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设计活动方案、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集体研讨反思。二研: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进行现场观摩、再次研讨反思。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活动、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较合理的活动方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成功的经验和特色,除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深入研讨“为什么”,探讨问题或经验背后隐含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合作,使模糊的观念变得清晰,执教者也能从发现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行为。如我们开展的系列科学活动“我们摆摆看”这一活动在一研中,我们设计的活动方案是让幼儿观察花生后记录不同的花生里有几个花生仁,通过第一次实践观摩课后,我们发觉幼儿记录的经验非常的少,不能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记录活动,同时我们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花生)在数量、形状上的差异不明显,不便于幼儿操作。在二研时我们就重新设计活动方案,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熟悉的物品为活动材料,如纸盒、茶叶罐、磁带盒、塑料碗等作为活动材料,让幼儿选择同一材料摆一摆后,记录它的总数量。通过第二次实践活动后,我们发觉孩子对我们所提供的活动材料十分感兴趣,探索物体叠高的不同方法的积极性十分高,但在记录材料的数量时由于受空间方位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记录方法。于是在三研时我们设计了更清楚明了的记录表,把记录的重点放在记录每一层有几个操作材料。在第三次实践课后,我们又发觉记录表是便于幼儿记录了,但同时也约束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只注意观察一层能摆几个,而忽视了怎样摆出不同的造型,忽视了思考怎样摆才能摆得又多又稳,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研,讨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叠高需要平衡等问题。教师在这种一课三研的观摩式案例研究中专业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三、开展对比式案例研究

我们把观摩式案例研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活动设计或教参中优秀的教学案例由同一年龄组或不同年龄组的老师共同备课,分别执教后探讨其共性的教学行为方案和模式。如开展中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工具》之后,小、大班的老师就主动把该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大班的老师把该活动定位在让孩子自己探索什么工具最适用?而小班则定位在如何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教师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抄,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创造,使教学资源不仅得到共享,而且还使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断地验证,并从教师个体身上迁移出不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颜晓燕.园本教研多样化模式探析[J].教育导刊,2005(9).

[2]秦红.从田野课程的建构看园本教研的特质[J].学前教育研究, 2005(9).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专业成长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