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7-06-14孙瑞宝
【摘要】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推进深层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模式的实际问题,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借鉴职业教育中已有的模式与措施,分析问题提供创新思路,提出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桂教职成[2015]22号),主持人孙瑞宝。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29-0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基本原则中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设以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怎么样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由表层到深入,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
1.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理解不一样。部分高职院校总是认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同一概念,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是具备统一任务导向。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产教融合还仅仅停留在输送毕业生到企业定岗实习、就业,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模式。没有和企业开展深入融合,例如产品研发或者成产和人才培养结合等。
3.管理者以及教师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参与产教融合的教师热情不高、数量不多,产教融合还停留在口头上。教育观念还没有改变,还是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参与度低。首先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利润,和学校联合培养培育学生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其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认识不足。
5.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难度较大。目前产教融合具体实施难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配套管理部门相关的制度、场地、经费等保障。第二企业把生产搬到学校所能带来的利润难以保障,其次设备对人员的素质以及场地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达到。
二、创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正确认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人经常认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同一概念。其实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校企合作主体是“校”占有主动性,两者只是一个单纯的合作的关系。产教融合“产”是产业、生产、产品的意思。“教”是教育、教学、教书培养人才的意思。“融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融合成一体。所以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把企业的生产或产品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在生产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教学和成产以及产品合二为一。
2.创新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以生产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学校以产品生产作为学生实践的载体,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等形式实现了产品生产流程与教学任务一致,员工和学生身份转化的对接,专业教师与工人师傅转变,学生考试与生产效益相关。建立真正的“产中教、教中产”。 其次还可以通过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涵、价值观等形式让学生接受职业的熏陶,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从而培养真正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以生产产品流程为学习载体,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才能将典型生产产品流程转化成理思一体化课程,寻找典型产品、创造真实生产环境,才能将教学内容,慢慢转化成“分层次教学、理思一体化教学、实践课产教结合”,真正实施“教学场地车间化、教学内容工作化、教学项目产品化”,从而达到以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
(3)以关键技术的共同研发开拓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领域 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例如“多轴加工技术、VR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引领高职院校向高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蓝图。围绕这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必将开拓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领域。
3.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以及企业互利共赢的机制保障产教深入融合
职业院校设置专门的产教融合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双方成立理事会,形成章程,明确职责。完善各种人才培养以及生产效益的各種保障制度,明确分配管理制度。形成共同建设、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生产的互利共赢模式。
4.双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必须有较强的双师队伍,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带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或者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
5.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德国“双元制”(以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澳大利亚TAFE、英国BTE、北美CBE等合理地吸收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的模式与有效的机制。逐步开拓一条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且迫在眉睫。建立产教深入融合长效合作机制,职业院校遵循市场需求规律,依据社会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不断的调整办学定位以及改变教育观念。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均衡双方利益。共同保障新时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 14-02-26)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基于的决定(2014-6-24)
[3]鲁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又一次深刻变革(2014-4-30)
[4]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5]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