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高校中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2017-06-14李梅娥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提高高校大学生

李梅娥

【摘要】社会的公民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形成完整的意识体系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初中高中学校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摆脱了沉重的应试负担,生理和心理上都在走向成熟,作为高校,应当接下公民意识教育重担,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当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重点。

【关键词】高校 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51-02

一方面,公民意识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国家、社会使命感,另一方面能够达成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中的初级阶段,为公民社会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无外乎家庭溺爱式教育、社会不良风气污染、应试化的基础教育系统等等。

一、家庭环境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压制

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经历了2000年“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长幼尊卑严格有序,使得人们长期处在一种环境之中逆来顺受,莫谈政治,不敢怀疑权威。家长制作风、官本位思想、人情社会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提倡的主体思想、平等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就是让人们完成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在当下的家庭环境中并未普及,经历了漫长历史周期的家长们,对公民意识教育还存在抵制心理,导致了大学生在家庭中只能充当被决策者,被主导者的角色,公民意识必然淡薄。

二、社会环境对公民意识教育的负面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还不全面,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从而淡化了公民意识的普及。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变革时期,其身心很容易受到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而公民意识中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竞争,都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想要消除上述不良注意的影响,就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三、基础教育应试化的影响

在家庭、社会都缺位情况下,我们的基础教育对公民意识教育也是不重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导,家长和学校将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作为判断学生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许多家长和学校把能否升学,能否进入好大学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目标,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了应试教育的陪衬,更别提对孩子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进入到大学,学生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压力,而高校更偏重于大学生智力教育、技能教育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有完整的教材依托,往往更流于形式。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正式社会化完成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就容易造成他们认知上的偏差,而公民意识教育中的民主、自由、法治、权利、平等等观念,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极其重要。

一、如何加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

1.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作为传承和发展一个国家、一个人民族的文化、技术、思想的重要群体,其公民意识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影响着政治、经济、舆论各个领域。世界上发达的现代文明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等都把公民意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要承担起将合格的大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历史责任,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德、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和接班人。”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参与政治和经济生活,养成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文明、智慧、理性、高尚,杜绝迷信和盲从,能够独立思考。这些都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和推广公民意识教育,符合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思路,紧跟时代特点,与时俱进。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作优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生思想政泊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还存在保守性和遏制性:一是在定位目标上,对意识形态的过度灌输,导致其忽略其他教育方面的开展;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缺少多元化,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三是,在教育方式上,仅仅以说课、思想教育、开展讲座等传统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高校必须正视自己在教育思路上的不足,要充分了解到大学生思想上存在哪方面的不足,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从而改进教育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3.提高公民意识教育方法

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要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构建稳定的教育模式。稳定的、有体系的教育模式是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保障,它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意图,而且能将教育内容形式化、定期化、专门化。具体讲:一是改进思想政治教材,将公民意识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材之中,通过老师教课的形式,来形成大学生基本的公民意识知识体系;二是要在教育形式上,增加公民意识教育时段,安排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设立专门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多运用丰富地教育手段,寓教于乐,高校可以与政府机关或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稳固的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公民意识。

再次,耍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公民意识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耍注重实效。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着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做是一种任务,老师和学生为了应付任务,只搞形式表面,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建立长效的评估体制,用制度来评估和考核教学成果。

最后,要改进大学生管理模式。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的场所,作为高校,应当改进学生管理模式:一是让大学生充分实现自我管理,成立专门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以公民身份参与到管理之中;二是高校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各种职位,让学生参与到与其自身利益联系密切的相关职位中,让这些职位变成学生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充分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 姜涌.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 吴伯奎.髙校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和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3] 王东虓.《公民意识教育层次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提高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