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际汉语教学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2017-06-14张栋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行性

张栋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汉语热日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开始把音乐元素与国内语言教学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把系统的音乐教学法引入到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甚为少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强调诉诸感性、回归人本,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多元文化和学科交叉。本文把奥尔夫教学理念从音乐领域拓展到国际汉语教学领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外汉语初级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汉语课堂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06-02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其本土化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创建的一个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茨音乐教学法并称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一种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统一体,音乐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即兴参与,即其所谓“原本性”音乐。一切从儿童出发,培养学生即兴创造音乐的能力,通过游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色之所在。

1979年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廖乃雄先生在德国访问会见了奥尔夫,首次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国内,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近年来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本土化研究开始把重点从音乐领域拓展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上,中国奥尔夫音乐协会会长李妲娜教授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创造了很多带有中国特色的示范课例,例如《鸭子拌嘴》、《秋思》等,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在课堂上都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一板一眼的教学和机械的模仿。孩子们模仿现成的音乐作品,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老师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枯燥的重复。在教学内容上,传统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作品只局限在音乐领域,没有注意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单纯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输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原本性”、“综合性”的音乐教学,强调诉诸感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即兴演唱、表演或合奏,并把音乐、律动和其他学科教学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国际汉语初级课堂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拥有八种独立的智能。其中音乐智能是最早得到开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智能,主要核心为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语言智能是指个体对语言各种形式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互结合,能表现出更强的效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和语言教学相结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可以把音乐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音乐智能来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效率,像李妲娜教授创造的课例那样,把语言的学习与音乐、动作相结合,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

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情感过滤假说是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理论假说,也被称为屏蔽效应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第二语言课堂学习总是输入大于吸收,情感对语言的输入造成了堵塞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处于防卫状态、怕出丑等心理因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可以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一个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的语言习得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防卫状态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吸收语言的输入。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际汉语课堂的应用分析

1.节奏的应用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初从动作结合音乐再到加入语言,就是从节奏开始入手的,认为节奏是把音乐和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最基本要素,被其称之为“节奏基石”。汉语的特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从语素到词再到句子,都蕴含着节奏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对于掌握汉语有着巨大的帮助。

在词汇的教学中,以两拍为例,两个字一组的词可以采用|X X|(四分音符加四分音符)的节奏模式,例如|小 鸟||奔 跑|等;三个字一组的词可以采用|XX X|(两个八分音符加四分音符)的节奏模式,例如|变色 龙||綠油 油|等;对于四个字一组的词来说可以采用|XX XX|(两个八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模式,例如|公共 汽车||生日 快乐|等;甚至还可以加入复杂的切分音、附点节奏。一方面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成为短语和句子的教学的“节奏基石”。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即兴编节奏,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己的节奏去进行词汇教学,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又能增加语言习得的效率。在短句的教学中,每句四拍或八拍,以词汇教学中的“节奏基石”为基础,让学生即兴创造节奏,采用不同声部的训练,可以把语言音乐化,丰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声势的应用分析

声势就是把身体看成一种乐器,通过身体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比如人们在观看比赛或者演出时,会用拍手或者跺脚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声势是存在于语言之前的一种最为原始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把声势和游戏、形体表演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糅合即兴的民族舞,利用身体和动作探索形成新的教法。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中,把声势总结为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基本形式。把教学内容和声势、动作结合在一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

初级的汉语课堂中,大多数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在进行内容训练时,辅之声势动作,对于调动参与感和积极性有着很大帮助,比如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利用《拍手歌》《找朋友》等儿歌辅助教学,在利用儿歌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跟着节奏去拍手或晃动身体。实验证明孩子对有节奏的语言,记忆的更快更牢固,一些不会说英语的孩子,却能唱模仿着唱英文歌,而且节奏还可以把握的很好。用声势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更能体现汉语语言的音乐性,让学生直观感知汉语的魅力。

3.听力训练的应用分析

听力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音乐靠听来给人直观感受,而听也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听力训练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听力的训练,足见其对听力的重视。听力训练是培养交际能力关键的一环,目前国际汉语教学教材的听力训练,形式过于单一,在日常的听力训练中应当拓宽训练的素材。国内的英语教学,就是不注重对听力的训练,才造成了英语学习者交际障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听力训练强调听力素材的拓展、动作的参与、开放式的训练等方面,从具体语料拓展到周边环境的声响再到大自然的声音,都可以成为日常听力训练的素材。国际汉语课堂的听力训练还应注重动作的参与,想让国外低年级的孩子正襟危坐,专心听课是难以想象的,语言教学需要身体的参与。听力训练还应注重语料的开放性,选取的语料素材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语言的应用。

4.游戏的应用分析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游戏是把音乐、动作、舞蹈、语言结合起来的纽带,也是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变成一个综合性教学法的教学手段。奥尔夫认为游戏的设定应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把抽象的艺术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去感受音乐艺术。

《小鱼追小虾》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经典游戏,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鱼或小虾,小虾手拿一种图形藏在身上(在国际汉语教学课堂中可换成拼音或者汉字),跟着音乐边表演边追逐,小鱼追上小虾音乐停止,说出小虾身上的图形(拼音或者汉字),两人相互交换角色。这些游戏还可以改造去适应更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比如小鱼和小虾的手里都随机抽取一个词语,然后根据语法规则组合和搭配。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采用的游戏形式有很多,但是在运用的理念上首先要体现“原本性”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游戏环节发挥其创造性,尤其是语言教学,通过游戏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这也体现了我国“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

四、结语

近年来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的应用和实践,在我国中小学课堂和音乐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应用到国际汉语教学中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设想,这需要一代又一代志愿者去慢慢磨合和实践。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历程证明,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金油”,这就需要以一种兼容并包的姿态来完善教学教法。从教学理念上来说,奥尔夫教学法的综合性、先进性都符合对外汉语事业发展所需,真正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际汉语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还需要所有学者和外派教师一起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7.

[3]宋育聪.论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借鉴意义[J].音乐时空,2015年第24期.

[4]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東北师范大学,2012.

[5]奚志敏.音乐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