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7-06-14邵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记号创造力想象力

邵娜

【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里,我想就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都应贯彻 渗透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02-02

一、在认识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音乐知识。对于这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力来进行教学,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音乐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思维训练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创造不同情绪的新的曲子,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片段。5 3 5 1 |2 - |。学生通过识谱很快学会了。教师便进而再问,如何将这条小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滑呢?你们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过的音乐符号。学生通过联想和视唱,有的同学会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

这样 一唱,情绪果然优美连贯了。教师再问,我们如何才能使曲子变得欢快、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就有同学上来,把曲谱上的连线擦去,换上跳跃的顿音符号。

通过这个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习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音乐知识和技能。又如:教“力度记号”这一知识,“p”和“f”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过音的强弱,所以用它来导入最好不过了。

教学实景: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老虎的吼声与猫的叫声相比,谁的声音强?谁的声音弱?

生:老虎的声音是强的,猫的声音是弱的。

师:回答得真好!我们都知道,音有强弱之分,这种强弱如果在音乐上表现,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做个“记号”。

师:对,音乐家们和你们一样聪明。他们也想出了这个办法,用记号来表示。表示强弱的记号叫做“力度记号”。强用“f”来表示,弱用“p”。如果你是一个作曲家,你怎样选择力度符号来表现音乐呢?

(生):天空中的老鹰是“f”,小鸟是“p”。狼是“f”,小羊是“p”。大海是“f”,小溪是“p”。

在学生踊跃的回答中,我感受他们不仅理解了力度记号的作用,更是通过自己的想象理解音乐,掌控了音乐。音乐知识的传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死记硬背,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游戏,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自觉地掌握知识。

二、唱歌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唱歌本身就是“二度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内容、作者等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在教唱《小雨沙沙沙》这一课时,当学生学会之后,我问: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会更好?学生简短的讨论之后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下小雨的声音是很轻的,所以“沙沙沙”应该轻唱。有的说种子说话我们听不见的,也应该轻唱。师生及时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来演唱一遍,效果果然很好。对于自己“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学生唱得十分地投入。这样的想象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唱好歌曲十分有益的。

三、在欣赏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讲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地表现出来。好动与爱美是儿童的两大性格特征,他们好动,将喜形于心里的思想感情借助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因此欣赏一首歌曲时,要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比如,在欣赏《小青蛙》一课时,借助三拍子抒情优美的旋律,佩带青蛙头饰,轻快活泼地把小青蛙的那种好奇、新异和喜悦的心理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课堂洋溢着唱而乐、乐而舞、舞而美的气氛之中,又蹦又跳地陶醉于千蛙群舞之中。从形式上渲染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欣赏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敏捷性和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的感知,寓音乐之言美以行,抒音乐之旋美以情。

四、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着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藝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贯彻、渗透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儿童时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因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记号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墙上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