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文化意象教学
2017-06-14杨婷
杨婷
【摘要】意象这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增加了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第二语言。
【关键词】大学语文 预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70-02
本文选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遵照教育部、国家民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文科、理工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为了适应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需要。
新疆大学承担了多所内地预科生的预科教育,一年制预科使用的就是这本《大学语文》。这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选用的课文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大学语文》下册中闻捷的《葡萄成熟了》,描写的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生活场景,马奶子葡萄、三弦琴是维吾尔族生活中熟悉的文化意象。
这套教材选用的课文与少数民族生活贴近,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以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欲望,从语言教学向语文教学转变。
这套教材中,上册的编写体例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下册是中国现当代和外国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教学中,我发现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由于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原因,特别是学习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时,课本中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的文化意象。这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化意象,往往是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关键所在。
一、花卉、植物意象
在传统文化中,莲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莲生长在池塘中,池底污泥遍地,却能长出或洁白或艳丽的蓮花,这种事物在新疆是没有的,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从未出现的,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莲花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西洲曲》中,“莲”谐“怜”,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秦中吟 买花》中出现了牡丹这个意象。牡丹一直是国花,象征富贵、吉祥,很多人家的墙上都会挂着名为《花开富贵》的十字绣作品。有唐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古代,牡丹象征皇后,只有皇后的衣服上才能绣上牡丹花。杏花对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显得并不陌生。在汉文化中,杏花以报春花的身份出现的,只要杏花开了,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在讲解《临安春雨初霁》时要给学生讲清楚杏花这一意象的代表含义,这样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义。还可以扩展一下,让学生们掌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句诗。“连理枝”这个意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中国南方,气候湿润,所以会有两棵树的树干合生在一起,这种现象被人们比喻为夫妻恩爱。“比翼鸟”是比翼齐飞的两只鸟和“连理枝”都象征夫妻和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杜甫的诗句,在《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是将两个意象连在一起,表现夫妻恩爱。
二、人物、动物意象
在古代神话中,女娲、后羿都是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时间短,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在上课时我们要注意讲解。女娲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她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后羿是一个力大无比的人,他拯救了人类,将天上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由于被海浪淹死,就化作精卫鸟,精卫从此以后一直往海里扔东西,想将大海填满。在讲《神话三则》的时候,一定要交代人物背后的文化意象。《西洲曲》中的“飞鸿”指飞翔的大雁,大雁代表的是思乡和离别愁恨的情绪。大雁是一种候鸟,冬天在南方过冬,春天去北方繁衍生息。每当秋风萧瑟,大雁南归,容易勾起人们的思乡、思人之情。“鸿”本意就是指大雁。在这里“飞鸿”指代书信,大雁南归就像送信的使者一样,将思念带给远方的人。
三、物品、事物意象
学生在学习《饮马长城窟行》时,有一句特别难以理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双鲤鱼”这个意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双鲤鱼”是古代对书信的称呼。在纸张出现之前,人们把信写在白绢上,为了方便携带,将白绢放在两片竹木简中,这个简都刻成鱼形,所以被称为“双鲤鱼”。“双鲤鱼”也就是个装信的盒子,代指书信。《归园田居》(其二)中“常恐霜霰至,零落如草莽”中的“霰”学生很难理解,这个词不常用,其实就是西北经常出现的冰雹,在讲解的时候,给学生讲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别。“霰”是指较小的冰雹,着地易碎。“翠钿”这个事物也是少数民族预科生较为陌生的。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钿”。“钿”就是用金子做成花的形状,嵌在首饰上,比如说簪子上。“翠”色就是绿颜色,这个很容易讲清楚。
“青楼”这个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非常清楚其背后的含义,但如果你跟少数民族预科生讲这个词代表风尘女子住的地方,学生会非常难以理解。“青楼”是用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一般是卖艺的女孩在青楼内卖艺。渐渐青楼就代指风尘女子的居所。
在汉语中,有一个词“功亏一篑”,“篑”是一个古语词,指的是古代盛土的筐子,上面带着竹字头,表示是用竹子做成的。《论语》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的“未成一篑”指的就还差一筐土没完成,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意象这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增加了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词语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在语言教学向语文教学转表的过程中,重视意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本文字中最精髓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他们在写作中熟练地运用这些文化意象,做一个“民汉兼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去内地求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欣.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诗歌教学[M].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王欣.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M].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张乃良,史丰.李清照《声声慢》新解兼易安词的临窗意象——大学语文诗词教学心得[M].名家欣赏,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