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小故事 点亮大课堂

2017-06-14徐静娴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好奇心故事兴趣

徐静娴

【摘要】语文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师生共同用心去耕耘、开发。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师通常会讲故事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故事不仅可以启迪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运用知识,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故事 好奇心 兴趣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65-02

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故事是他们接触世界的一种美好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幽默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师生默契互动的环境。学生在老师轻松谈笑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为人处世或者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努力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故事并加以巧妙的运用,从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故事选择的原则

1.选择的故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

选择的故事本身一般不是教学的目标,但一定要服務于语文课程目标。讲与教学无关的故事,那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实效性。

2.选择的故事必须有正能量。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那些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动人、宣扬抑恶扬善、能起到教育学生,让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3.选择的故事必须短小精悍。

选择的故事要篇幅微小,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要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

此外,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故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的方法

1.故事导入 激发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课堂导入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往往“课伊始,趣亦生”,有效构建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在讲授《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文时,用徐悲鸿名字由来的小故事可能这样导入,让学生知道徐悲鸿改名为“悲鸿”的原因。然后顺势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用徐悲鸿名字由来的小故事导入,学生一方面被故事吸引,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产生了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文本学习。

2.巧设铺垫 分解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的成功解决,主要取决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理解问题。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系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好习惯之一就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上主动参与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强调培养良好学习习的惯重要性,也许会打动大部分学生的心,但不会让全体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用“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明最有价值的人,不是一个耳朵听进去另一个耳朵就出来,也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我们要想成为最有价值的人,在学习中就要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教师讲这一故事,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3.认识自我 重树自信心

人生路上,有时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进入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因为语文学习难度加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出现了学习障碍,严重地失去信心。此时教师做好心理疏导,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可以巧妙“演”一个“纸币脏了,皱了”你要不要的情景故事,说明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老师与你们的父母眼中,依然是无价之宝。

故事虽小,但形式新颖,让学生耳目一新,记忆深刻。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让学生的收获颇多,至少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当然最后要顺势向学生说明要爱护人民币,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随意破坏人民币。

4.故事结尾 耐人又寻味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要有令人受益匪浅、耐人寻味的结尾。教师在授课结尾时,不妨运用当堂学习的知识,精选一些社会故事,让同学生探讨、分析当下,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夜晚的实验》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课堂结束时,针对少数学生“创造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的错误观点,我结合吴江小学生的真实故事,讲了七都小学韦程志入围苏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的优秀事迹。这一事迹,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且让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细心观察的兴趣。这样的课堂结尾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

教学要讲究艺术,教师就要研究教学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精选的故事加以巧妙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师要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巧用故事、活用故事一定能让我们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亮起来!

参考文献:

[1]《致语文教师:余映潮教育教学智慧40则》:余映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2]《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 编译 ISBN 978-7-5041-1807-7 1984年6月.

[3]《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编号: 9787561798300 2013年1月.

猜你喜欢

好奇心故事兴趣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