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7-06-14陈旭石卓然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法

陈旭++石卓然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具有特殊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运用“对分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证明,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提高鉴别分析能力等方面,运用“对分教学法”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运用“对分教学法”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对分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21-02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模式是指相对稳定的结构性教学活动程序和活动框架,同时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有稳定性、完整性、指向性、操作性和灵活性五个特点。目前国内我们常见的教学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五种:单向讲授式教学模式、指导自学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情境熏陶式教学模式以及示范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长久以来人们都比较重视用分析的视角且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关联性,从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及其特色。因此这就指导我们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多方位视角观察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由一种教育模式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一定要遵循固有的思维定式,可以允许既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二、对分教学法的提出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极大丰富

为了进一步贴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想法与期待,我们在备课时切实做到准确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导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对分教学法”为核心的开放型教学方法研究体系,真正解决理论与实践产生的脱节性问题。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在2015年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参照讲授与讨论结合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将课堂时间对半分配,一半教师主讲,一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课堂对半时间,也要为学生在课后留有一周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自我吸收和消化。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活跃、个性彰显、自由奔放”的群体,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分课堂的提出和实践,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动,迸发出新的火花,再被每个人吸收内化,这一过程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团队协作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会有突破性提高。

三、对分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实践探析

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要在围绕教學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原则下尽量贴近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现实生活,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师专长划分小组确定讲授方向,通过模块化专题教学使系统讲授与热点专题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实时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地方区情,不断加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话题性。

1.实践过程

(1)“模块式专题”教学为对分教学法的实施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紧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根据“模块式专题”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按要求贯彻落实课程计划,逐步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平时的教学积累,为自己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专题教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认真了解学生提出的诉求,把握学生特点,不断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块式专题”教学的相关工作,为“对分教学法”的实施奠定基础。

(2)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提出“对分教学法”课程之后,我们尝试进行“对分课堂”试点教学,努力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方式。根据每次专题内容框架结合时政热点,凝练至少6个小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定题目,利用一周的时间,由组长带领组员查找资料、讨论分享、设计制作PPT等,最后推荐一个主讲人在上课时汇报小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试点教学之后,我们采用发放教学反馈表的方式了解学生想法,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课堂内外时间的调整,让同学们在搜集资料和小组研讨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实践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换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带给学生循序渐进的知识与情感的双重升华。

2.实践效果

(1)专题讲授要点明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我们紧紧围绕课程大纲,从学生专业兴趣出发,秉承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专题内容设计理念选择专题。例如通过网络流行的“新疆正能量”、“大家所认识的新疆”等热门专题,来传递新疆正能量。除了线上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线下我们采取QQ、微信群的方式建立网络学习平台讨论汇总,并与学生形成互动,由小组发言人简单汇报,从而促进知识与时俱进的了解、掌握。在学生最终考核环节:采取3331模式,即线上留言30%+分组演说30%+心得30%+课堂考勤10%。线下需要每位学生学习完成后写出心得感想,突出重点内容;分组演说时需要各班成员自行组队,汇总学习讨论结果,最后在课堂进行汇报;心得体会要求围绕主题将小组讨论核心内容体现在最终心得上。2016-2017年度,《工匠精神》、《四个维吾尔小伙内地救人》等专题都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2)教学模式多样化,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我们开会讨论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载体,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在我们的课程调研回收的1165份问卷当中,有593名同学选择了“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教学模式,占总人数的50.9%,说明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的时事消息分享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准确传播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实时信息,例如推送中出现的第三季《中国好声音》维吾尔族歌手帕尔哈提以及《中国好舞蹈》新疆舞者古丽米娜等都受到了学生热议和转发。这样的学习平台让同学们對于新疆特色的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积极提交作业,在微信平台的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创新思辨能力,还增强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归属感。

(3)充实教学实践内容,促进学习模式转变

结合新疆区情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民汉成分,我们有效凝练“对分课堂”教学研究成果,以《新疆六十年发展变化》为例,教师在课堂前半部分对课程内容基本讲解之后,我们将各班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完成该专题作业设计。各小组通过命题演讲、PPT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眼中新疆六十年的发展变化成果,该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完成作业。学习模式的转变要看学生有无需求和动机,并能否将其付诸于行动。不能局限在“以考试为导向,以考试为目的”的思维定式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坚持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将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运用对分教学法开展教学是可行的,可以认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对一些课程进行创新的尝试,例如:教学改革。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恰当地使用对分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分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及教师的关注。该方法的使用对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与人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与人协作、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本文对在“形式与政策”课中运用对分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了进行重新编排,尝试将对分教学法应用到“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专题模块教学中来,通过教学设计并实施,对教学成果列出评价。最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做出了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教学模式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和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周妍.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1.

[3]钱立凯.学习教学模式重在实践与创新[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林雁.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项目: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XJU2015JGZ02)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法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