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的探讨
2017-06-14暴晓林
暴晓林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國土资源局)
摘要:对用地结构进行优化,节约用地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本文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并探讨了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文章最后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产权;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用于城镇建设的土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但土地资源能进行使用的并不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可以不增加建设用地的面积,也不减少耕地的使用面积,在原有的土地上拆旧建新,并进行耕种土地的整理复垦工作。目前,挂钩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关于城乡建设用地的问题还有待思考。
一、挂钩政策的可实施性
(一)科学性。我国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挂钩政策符合这一要求。挂钩政策的实施可将用地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节约用地资源,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可以改善城乡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条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都要进行总体规划,挂钩政策可以将土地进行科学的专项规划,新区的建设和旧区的拆除将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二次拆迁的现象出现。
(二)可行性。挂钩政策的实施可充分的整理农村建设用地。目前,我国农村比城镇的建设用地多5倍,但因土地资源分布不集中,土地利用并不充分,“空心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实施“三农”政策以来,现代农业得到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可以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群众的经济文化水平。
(三)经济性。挂钩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资金支持,现阶段的建设用地有偿费,建设用地的转让金或政府财务的扶持资金等都可用来支持挂钩政策的实施。
二、挂钩政策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一)步骤。挂钩政策的实施步骤分为准备、分析研究、规划决策、提交成果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二)方法。挂钩政策就是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在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同时也不减少农村的农业生产用地。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将等量核定作为指标,以指导建设占用地的具体实施建设。
三、挂钩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挂钩政策可有效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整合优化,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效果显著,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城乡群众一起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的整体规划,可以有效的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对改善城乡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城乡群众经济收入方面都有着巨大意义。
(二)经济意义。挂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对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重大作用。同时,挂钩政策带动城乡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城乡群众的经济利益。
(三)生态意义。挂钩政策的整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不仅稳定了生态系统,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生产能力,有助于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经验不足。增减挂钩与城乡一体化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既没有成行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成行的经验可以借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能边干边探索,在工作实践中不但完善。
(二)缺少资金。做好增减挂钩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支撑是资金。随着增减挂钩和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所需资金将越来越大。虽然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但三项资金来源比较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五、政策和建议
(一)加强土地管理者的管理。我国土地管理者的队伍中缺少专业人才,尤其基层的土地管理者,普遍存在专业素质较低的现象。而对于土地管理者自身来说,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土地管理者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专业技巧,避免在工作中出错。
(二)保证充足的资金。政府的财务扶持资金、耕地开垦资金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资金这三方面的资金要确保到位,以保证挂钩政策的正常实施。
(三)政府指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挂钩政策的实施要符合市场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要因地制宜的做好整体土地使用规划。政府部门做好在挂钩政策中的主导性作用,对符合条件的地区,适当的对土地利用做市场化的运作。
(四)保护环境、协调发展。在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时,尽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文化遗产及建筑,使土地使用与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五)保护农村土地产权。土地整理过程中要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尊重农民的土地产权。加强广大农民对居民点整理的积极意识,保证整理项目的公平性。以改善农民生活的环境水平为出发点,给予农民实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六)做好城乡规划衔接。在城乡建设用地的规划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将城乡群众的利益和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结语: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利于城乡土地优化整合,统筹发展,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农村建设,有助于提高城乡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永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王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