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技工学校的课程改革
2017-06-14夏永针
夏永针
【摘要】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发展目前已逐步成为普通技工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為此,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措施,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及实践能力。然而由于我国普通技工学校的教学水平起点普遍不高,课程改革的过程尚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因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逐步探索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即针对普通技工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方式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技工学校 课程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42-02
一、技工学校课程改革方向
1.改革应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
专业是技工学校改革的重点。专业建设应坚持就业为导向,坚持技能为主,坚持市场需求,开拓创建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并打造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示范操作者等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整个技工教育,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创业。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要尽量设置就业率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2.课程设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改革,要结合学生实际。这里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寻求更科学、高效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一方面,课程设置难度要有所控制,循序渐进,无论是三年制或两年制专业。其次,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学生更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建设智能化、网络化、云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智能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形式,更直观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总之,课程的改革,就是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有能力学好的,今后有志于从事的专业岗位,且能优化学生就业和创业。
3.课程内容应关注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技工学校的教育特点在于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在接受完学校教育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学校所学与工作所用相匹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普通技工学校在开展课程改革时,需要把握好课程的主要内容,做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课程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化,且由于教材长期更新缓慢,因此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内容难免过于陈旧,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轨。此类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完善课程内容时,要及时关注专业相关的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将近些年来相关领域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我校在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数控加工专业为试点专业,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组建教师团队创建了三个专业拓展项目,具体内容见下表:
并确定采用开展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有机融合,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培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满足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技工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式
1.优化教材、教辅配套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普通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的现象,部分专业课程甚至没有配套合适的教材。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材、教辅的优化、完善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整改环节。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多调研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编著完成并在使用中不断进行更新完善。我校从2015年组建教师团队,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学生乐于学习,有能力学好的,又有助于提升学生某些方面的技能和学生就业,又能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能为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创造条件的任务式校本项目课程体系,并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具体从确定研发项目开始;到确定项目研发教师或团队;再到教师培训,完成项目校本课程工作任务讲义、制定项目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最后通过进行过程评价,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考核机制,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提高成效,最终完成我校的课改全过程。
2.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技工学校提升师资水平的必然选择。传统的师资模式下,部分技校老师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环境中,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密切,因而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所传授知识与生产现状脱离的现象。“双师型”模式要求教师既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书,又持有技能等级证书,在授课时,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生产实际中切实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鼓励教师自主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校内外培训,树立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使骨干教师具备担任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校本课程与校本项目讲义开发的能力。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导向机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习;外聘企业行家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结对,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总之学校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搭建各种平台,逐步建设一支以“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共建关系
作为技工学校,仅仅开展校园内的理论课程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其中融入更多的实践、实习环节。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更好地了解市场对于所学专业的技术要求,技工学校要加强与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共建关系,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等等。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老师,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交流、参与技术革新。另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各企业进行观摩、实习,邀请现场技术专业开展现场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寻求更多亲身参与到生产中的机会,使自己学到的专业技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提升。例如学习电焊、汽修等专业的学生,通过观摩经验丰富的技师的现场操作,以及自己动手尝试,能够更快的掌握核心技术要领,实现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再则,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机会,学生与各企业之间也可以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毕业生与企业间的择业、招聘双选,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三、结语
总之,技工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需不断优化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普通技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顺灵. 对技工学校课程改革的反思[J]. 职业,2009,(30):66-67.
[2]郭常绪.浅谈技工学校数学课程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