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大
2017-06-14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湖南省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此外,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
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撤县设市”,虽说这个词常听到,但是上一波動静这么大的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的事。
撤县设市,不管字面上叫什么,管辖区域没变,行政级别没变,政府部门机构及人员组成除了名字上换了个字,也没什么太大变化。那么,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如此努力地想要推进县改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县和市到底有什么区别?撤县设市能给新市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4地撤县设市,有什么规律?
从公布情况来看,撤县设市的最终审批,都是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发文。
而在此前,他们都要在满足设定的条件后,自行提出申请,依次经所在市、省批准后,进入国务院审批流程。
就在去年,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全国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国务院排队待审批。
从这次“放行”情况看,4地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域均未变动,都由所在省直辖,由所在地级市代管。批复文件还专门提到,设市后,当地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上一波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
统计显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改为市之后,江、浙、鲁等省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基本都被这三个省占据。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也就是说,有接近15%的县改为市。
不过,县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风,从而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说,许多地方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大量占用耕地等“假性城市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10多年的撤县改市政策。此后的将近20年间,只有少数县成功改市,而且这些县主要集中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湖南宁乡县改市就能看出一些县改市的必要性。
宁乡位于湖南中部,隶属省会长沙市,面积2906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16.8万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宁乡县实现GDP超过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8.7万元,跃居全国百强第35位,中部第3位。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茂松认为,撤县设市将对宁乡进一步提升城市定位,增强城市功能,拓宽发展空间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归农用地的指标会增加,市政建设的几率、优惠政策,国家在一些大型的工业设施、服务设施的投资都会增加。”
有专家指出,“由于城市的发展是客观存在,很多县城、特大镇实际上已经是城市,只是没有这名号而已”。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林拓认为,经过了20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县改市的速度已经与城市化的客观进程不匹配。
他表示,十八大以来,比较重视全国统筹性的发展,所以设市已经不是再以东部地区人口要达到多少才能设市,这个是不太合理的,所以设市已经进入到了比较关键的阶段了。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县改市的标准是什么?
虽然目前县改市新的标准尚未公布,但是毫无疑问,县域经济发达、区域内城镇化比例较高,城市规模较大的地方,撤县设市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既然说到撤县设市,那么首先就要来讲讲“县”和“市”到底啥区别。
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两千多年来,国家一级行政区,郡、州、道、路、省……一直在变化,而县,除了新设、合并、分设外,名称不变,辖区也不大变。
背后的原因是:县这种行政区划,非常适合管理有大量农业人口的区域。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这是县这种行政区划如此“长寿”的原因。
“市”就不一样了。“市”的意思就是市场,有市场的地方,一定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
市作为行政区划,代表了另一个方向——城市化。
“县”和“市”的区别很明显:“市”通常管城市人口所在的区域;“县”管农村区域。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进行,撤县设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直到1997年时,国务院“关闸门”。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管辖区域没变,人口也没变,但背后的差距何止千里。
首先是职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县归地级市直管,县级市则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只是代管。隶属层次不一样,行政管理权限就要大一点,优惠政策也会多一点。
其次是定位。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市则以工商业或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
再次,体现在政府部门设置和编制确定上,县一般涉农部门较多,市则以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设置为主。
第四,财权不一样。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扶持资金也有差别,县一般只能用于农业相关领域,而市可以用于城市相关领域。还有,市可以开征并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而县不可。
另外,也有人认为,市的形象较好,在工商业发展方面与城市建设等方面可以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较多外来资金,而县在招商引资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撤县设市,不能只看到“钱景”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尽管以往那些大批“撤县设市”的现象再难复制,但仍将有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县实现完美变身。特别是在中央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将一些地方经济中心由县改市,可以发挥更好的区域带动效应。
问题是,当众多的县都趋之若鹜时,很多事情实际上已有些变味。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为何收窄撤县设市的口子?根本原因还在于不少地方为了改市,往往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编造相关数据,从而扭曲了城镇化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城镇化“虚热”:一方面,城市建设缺乏规划,一些地方出现供大于求的“鬼城”;另一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并没能跟上。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土地财政”。一些县份动辄就是“举全县之力”撤县设市,政府目光所及之处,仍是农民的土地,是可以通过土地变现的“钱景”。不仅没有心思发展现代农业、新型产业、社会服务业等,甚至连基本的城乡公共服务也缺乏热情。这样的做法,依旧是一种以追求GDP为目的的政绩工程,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相去甚远。
城市的发育、壮大,固然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推动,但本质上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就目前而言,将一些地方经济中心撤县设市,使其实现从农村政区向城市政区的转化,从而能够容纳大量农村转化人口,是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只是,这其中需要与时俱进地设定必要门槛,民政部原有的撤县设市标准有些已经过时。比如,特别强调GDP,强调非农人口占比,已不适应当下的情况。
无论如何,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应该虑及长远,格外谨慎,不能动不动就一窝蜂围拢而上,不能“有条件要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改”。毕竟,市也好、县也好,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是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对未来有更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