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要做到“ 四定”“ 四备”
2017-06-14赖荣明
赖荣明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或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的系列活动。时下,在倡导资源共享,强调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新课程改革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那么,如何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做到教学相长呢?我校长期以来坚持集体备课“四定”“四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四定”,即固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使集体备课制度化、常规化。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三、四、五下午第三节课分别为语文、数学、其他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并做好考勤记录。每周推荐备课组中的一位教师就下周的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学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做中心发言,其他教师针对中心发言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同时,教师们还必须对自己上周的教学实践进行反馈,可以谈教后感,可以说教学反思,还可以就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为了减少备课的盲目性,每学期开学初,各科备课组长必须组织一次宏观性集体备课,讨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体系、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进度计划及确定每周备课内容的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心中有数。这样,每次的集體备课就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大家轮流做中心发言人,增强了每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研讨的主动性,避免了备课组长唱主角,老教师“一言堂”的弊端,让集体备课真正全员参与,共同研讨,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2. “四备”,即备理念、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使教者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手中有法,口中有文。备理念就是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教学、把握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法和学法。备教材就是要深入研读文本,转变用教材观念。一是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做到教学中有目标、有方法;二是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细化为知识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文道结合点等等;三是把握学科本质,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教学结果,也包含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备教法就是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者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教法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比如:文质兼美的诗词、散文,可采用吟诵朗读法;写景状物画面感强的课文,可采用品读感悟法;叙事、说明文,可采用分析讲读法;等等。备学
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生长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一般可采用:A. 直观识记法。通过媒体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B. 读中感悟法。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一般可用:A. 符号助记法。学生边听边借助符号圈点批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B. 要点记取法。学生听课要学会抓住重点、要点理解、听记。C. 主动探究法。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而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则可采用:A. 目标听课法。学生借助课前导读和预习提示,做好课前预习,听课时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使听课有的放矢。B. 听思并用法。一边听,一边思考,以思促听,使学习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C. 质疑释疑法。学生带着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解疑释疑。
为了保证“四备”的有效实施,每次所定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先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做好中心发言的准备;在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要针对下周的教学内容,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及理论依据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他教师必须对中心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并对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利于群策群力,博采众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集体备课可以是主题研讨,也可以是沙龙式的自由论谈;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自由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论。只要积极参与,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就应当得到肯定和鼓励。集体备课时,记录员要根据大家的发言,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出集体备课提纲,供教师备课时所用。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为了防止教学中的“拿来主义”和“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学情,结合本班实际,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匠心独运”,采用最为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成长,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本专题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