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管理:达至优良教育的突破口
2017-06-14潘璋荣
潘璋荣
优良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教育管理工作的肤浅化,则使得教育的健康发展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与依靠。不同教育工作岗位,对管理深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譬如以教育局局长为首的教育管理的深度,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的深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深度,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的深度,各自的深度既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
这些年来盛行的应试教育,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说,就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让自己的工作抵达起码的深度。如何切实保障教育管理走向“深度管理”,是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达至优良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教育管理工作的肤浅化表现
当前教育行政管理的一般工作特点是,满足于将各个学区、各个学校的各种考试排名,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将统考的分数进行排名,对前几名进行奖励表彰,对后几名进行黄牌警告之类的处罚或批评。对教师也是学生考试排名进行奖罚。
这样的工作方式,就是典型的肤浅的工作方式,是一种浮在教育表皮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典型的应试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和“手段”;只看数字,不看数字的真伪和实质;只见数字不见人、只见数字不见教育。这种缺乏深度的教育管理方式,導致了一系列的后果,一些教师争相夺取“分数”,违法补课者有之,违法推销滥发资料者有之,给学生布置海量的课内外作业者有之,不惜借助侮辱体罚威胁等手段逼迫学生学习自己任教的学科者有之,侵占别的教师的教学时间用于逼迫学生学习自己的学科者有之,排挤差生不让差生参加统考者有之……导致有些教师争着拉关系进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而不肯花力气去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育管理如何走向深度管理
怎样的教育管理,才是基本符合教育行政工作深度要求的教育管理呢?
在此,我们以如何看待与评价一个区域内学校的考试成绩这个问题为例来探讨教育管理如何走向深度管理。监测与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是教育行政重要的管理内容。各种统考不是不能开展,统考成绩本身也不是不可以利用。但是,不能直接以此为依据去奖罚学区、学校和教师。它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参考依据。奖罚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作才行。
(一)以公平和合法竞争为前提
教育行政部门要能确保所有的考试成绩是真实与公平竞争的结果。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也不得有各种违规补课、布置海量作业的情况。要确保统考成绩诊断的是教师在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不是诱导教师对学生加班加点或通过教师职权大小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能排除这些因素时,考试分数的比较才是有价值的。
(二)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每个学区、学校、班级学生的素质有充分的考量。切实避开因为生源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成绩,影响教师绩效。只有面对相同基础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成绩才有比较的价值。但是,一般的教育行政部门不考虑这点,集中表现就是,每年高考获得大奖的教师都是重点学校的教师,而且往往是重点班的教师。如果将这些教师放到其他非重点学校去,他是很难获得这些奖励的。当然,表面上看,多数的教育行政部门,一般对不同层次的学校还是有不同的标准。但是,他们对不同学校的奖励标准的确定,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差异所能实际产生的差距的要求。
(三)以分数的非正常差距为基础
分数的正常差距是指学生总体素质相当的班级或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学生平均分数产生适度的差异和差距,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这种适度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努力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完全可能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分化造成的。在有限的分数差距内,教师的教学效果没有比较的意义。分数必须建立在非正常的差距基础上才有比较的意义。个人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同等学生基础,如果班级统考平均分相差5分及以上,才能算非正常的差距。当然,我提出的5分为非正常差距的基点的观点,是一个经验性和猜测性的观点与标准,大家可以就此进行深入实验、调研和探讨。
(四)以深入的调查研究为依据
对非正常的分数的差距,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研,才能作为奖罚依据。也就是说,即便相同基础的学生同科平均分数相差在5分及以上,管理者仍然不能简单地直接以此奖罚科任教师。教育管理者还需要深入学校、班级,对学生和科任教师本人,以及相关的其他教师,如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和校长等进行深入的调研,了真正的原因所在。
举例说,假如一个年级有6个学生基础相同的平行班(1—6班),各班语文成绩平均分分别是71、72、73、74、75、76分。可以将6个分数平均,取73.5分这个平均值,高于73.5分或者低于73.5分达到5分以上的差距,可以作为奖罚的入围考虑依据。那么,该年级6个班,每个班都没有入围奖罚的分数,因此都不应该仅仅因为分数排名第一或第六,就受到奖或罚。而如果其中的6班不是76分,而是80分,其他班级分数不变,那么6个班的平均分数是74.2分。其中6班的分数超过全校平均分5.8分,属于非正常的差距范围,也就是异常的领先,那么这个语文老师就有可能获得奖励。但是,如果管理者在调查中,找不到该任课教师有任何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经验与表现,那么该教师依然无权获得特别的奖励。反之,一个班级的分数非正常地落后于别的班级,但如果管理者找不到这个教师有任何值得处罚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过失,也没有任何其他可靠证据证明这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低下,也就不能处罚这个教师。
因此,那种将学生考试分数绝对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外行的、肤浅的。破解应试教育难题,达至优良教育,教育管理走向“深度管理”是关键的突破口。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