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篇际互文策略分析

2017-06-14李小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篇际互文越来越成为话语商业化、技术化和民主化的一种重要策略。篇际互文不只是一种文本特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策略。在网络新闻语篇建构中,篇际互文策略主要可分为图文互文与新闻跟帖两种形式。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的运用能使受众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更为熟悉、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从而产生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新闻效应。

关键词:网络新闻语篇;篇际互文;图文互文;新闻跟帖

中图分类号:H052;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7)01-0014-06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既是文本的一种基本属性,也可视为语篇生成和传播的一种重要话语策略。根据Fairclough(1993),互文可分为明示互文(Manifest intertextuality)和建构性互文(Constitutive intertextuality,也称篇际互文①)两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语篇的篇际互文策略日益彰显出其与传统新闻语篇话语策略的差异,这也是新闻话语技术化和民主化的一种重要趋势。本文拟以网易一则新闻为例,探究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的主要形式、功能及其新闻效应。

一、篇际互文的含义

巴赫金(1984)指出,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普遍存在的。文本中的每一种表达都是多种声音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以及文本世界各式人物展开对话的结果。换言之,作为符号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语言,它总是包含和承载着多重意义,每个文本的背后都存在着多种人物的多重声音。这多重声音的混合便使文本具有了互文性(Kristeva,1983;Fairclough,1993)。

纵观互文性流变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文本的互文性具有两层含义(李小坤、庞继贤,2009;赖彦、辛斌,2012):(1)互文性是一种文本特性。每一个语篇都存在于与其他语篇的关系中,所有语篇都是由其他语篇构成的;一个语篇的意义与其说是由其作者构造的不如说是由其互文性构建的。(2)互文性是一种话语策略。作者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手段,策略性地指涉其他语篇,以促成特定的受众反应,实现其交际目的。

从形式上讲,互文性可分为两类:明示互文和建构性互文。前者是指某语篇明显地指涉其他语篇,即其他语篇明显地出现在正被分析的文本中,它们或是被确切地标明,或是通过语篇的表层特征得以暗示;后者则与话语常规或话语秩序相关,关注特定语篇以何种方式“挪用”话语常规,如语域、体裁、风格等,即通过话语秩序要素的重新组合来建构特定的话语类型。这种不同体裁、话语与风格的混合与交融也被称为篇际互文。在本文中,笔者视篇际互文为一种话语策略,也就是作者建构语篇意义的一种修辞策略。

二、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的主要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闻的传播早已从传统纸质媒介扩展至网络媒介。网络媒介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同时具备了报刊、广播和电视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多媒体的整合形态。这一形态带来了新闻话语表现形式和相互作用方式的巨大变化。一方面,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受众可以看到图文声像并具的各种新闻。网络新闻语篇可以通过单一的文字来表现,也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性表达,从而使受众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特定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新闻通过超文本链接等手段,以非线性方式将新闻的相关信息组织在一起,从而使受众可以方便地看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可见,在网络新闻语篇的构建中,篇际互文策略的运用是司空见惯的。一般而言,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常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图文互文;二是新闻跟帖。下文将结合一则新闻实例来分析这两种形式。

(一)图文互文

图文互文主要是指文字和图像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本在同一语篇中的互动,在文学研究领域常被称“语—图互文”(“word-image”intertextuality)(趙宪章,2007)。在网络新闻语篇中,常见的图文互文策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以文字意义为主,图像意义为辅;(2)以图像意义为主,文字意义为辅。下面以网易关于长沙市一贫困村的新闻为例,分析这一策略的运用(见表1)。

2013年10月,长沙市贫困村莲花镇云盖村耗资千万修建村部大楼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在百度网上,以“长沙市贫困村村部大楼”为关键词搜索,显示相关新闻11 500多条。其中,网易门户网站也对此作了报道。

网易上的原新闻主要包括1 200多字的正文和8张链接的新闻图片,其中每张图片下面都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在这则网络新闻中,8张图片主要是用来补充说明正文文字的,显然,作者在此运用了以文字意义为主、图像意义为辅的互文策略,而每张图片的文字说明则是为了标示、补充该图片的有关信息,在此,作者主要采用了以图像意义为主、文字意义为辅的互文策略。

(二)新闻跟贴

除图文互文外,新闻跟帖的使用也构成了网络新闻语篇所特有的一种重要互文策略。网络新闻跟帖是指依附于网络新闻而存在的一种短小精悍的网络跟帖形式,它既是受众看完新闻后所感所想的自然流露,也是受众接受新闻后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或情感的宣泄(王兆华,2007)。从跟帖的方式来看,新闻跟帖主要可分为正面回应、侧面推新、调侃讽刺三种类型。其中,正面回应是指在跟帖中对新闻内容进行正面的回应和评价;侧面推新是指网友从新闻内容中推导出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调侃讽刺则是指网友在跟帖中对新闻相关内容进行嘲讽。

如“长沙贫困村举债千万建违章办公楼”这则新闻一播出,马上引起了网友的跟帖与热议。网易跟帖更是高达数版,共计1 069条。其中,被网友点赞(顶)419次以上的跟帖有6条,见表2。在这一新闻跟帖策略中,虽然由于该新闻的性质,很少能够看到网友正面回应的类型,但是侧面推新和调侃讽刺两种类型比比皆是。

三、网络新闻篇际互文策略的新闻效应

所谓新闻效应,是指受众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新闻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它不仅表现在受众对这类新闻比较敏感,而且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在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的运用往往影响受众的认知过程,从而产生特定的新闻效应。下面将详细阐述图文互文和新闻跟帖两种策略的新闻效应。

(一)图文互文的新闻效应

与传统纸媒新闻不同,网络新闻往往通过链接大量使用图片,这些图片往往构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从不同角度表述新闻内容的图片集,由此形成的图文互文关系会产生特别的新闻效果,使受众更加觉得“有图有真相”。确切地讲,图像、文字互为语境,相互补充。从图像方面看,图像形象直观,可以直接呈现一个新闻情境,受众在阅读时会有意识地以之为参照。而文字则不仅可以引导我们注意图像中本已包含的信息和细节,而且还可以提供图像之外的其他事实和信息。这样,图文互文策略的运用便可以使新闻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从而使其更易为受众所接受、理解,产生较大的新闻效应。

如“长沙贫困村举债千万建违章办公楼”这则新闻,主要由文字报道和8张带有文字说明的图片组成。该新闻的文字报道部分详细介绍了长沙市岳麓区贫困村“云盖村”耗资千万修建豪华村部大楼一事。据报道,该贫困村年收入仅10余万元,而村委会出于所谓招商引资的考虑,竟举债1 200万元修建了一栋“高大上”的7层办公楼。这栋装修豪华的办公大楼位于莲坪大道旁,与周围低矮的平房相比显得格外打眼。该办公楼一楼规划有公共服务中心、食堂、图书馆、卫生室等;二楼则是装修一新的14间办公室,还有一间可容纳200余人的大会议室。其中,办公室使用面积约20平方米,电脑、电话、桌椅等配套设施齐全,还配有一个单独的休息间,休息间内有床有被子。据调查,这栋违章修建的办公大楼每层面积高达900多平方米,而该村村委会目前仅有8名工作人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上级机关莲花镇政府的办公大楼只是一栋2层的老房子,镇政府工作人员称该楼已属危房。除文字报道外,该新闻还附有8张相关照片(参见表1)。其中,每张照片下面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网易有关这则新闻的文字报道全部源自《三湘都市报》。该报在报道这则新闻时也运用了图文互文策略,但只使用了一张图片,与网易新闻相比,受众从这张图片中所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然而,网易却能使受众看到一个由8张照片构成的图片集,从而形象地、立体地展示了该村村部大楼全景。在此,图片集配合相关文字报道,使这则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其产生的新闻效应是《三湘都市报》很难达到的。

图文互文策略的使用不仅体现在图片与新闻正文之间,而且也体现在作者处理图片与其相应文字说明的方式上。事实上,文字说明是指向图片的重要标志,它通过语言将图片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图片的文字说明主要提供两类信息,一是支持性信息;二是扩展性信息。其中,支持性信息引导受众注意图片中本来已经包含的信息和细节,它就像向导一样引导受众如何去观察图片;而扩展性信息则介绍照片之外的其他事实和信息,不受单个图片的限制。在“长沙贫困村举债千万建违章办公楼”这则新闻中,8张图片均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参见表1),这8幅文字說明可分为两类:一是图2、图4、图5、图7的文字说明,主要提供支持性信息;二是图1、图3、图6、图8的文字说明,既提供支持性信息,又提供扩展性信息。如第一类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如同向导一样引导受众“参观”了云盖村村部大楼中的书记室、民政室、会议室、值班室,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效果。第二类文字说明则不仅引导受众看到了村部大楼、会议室主席台、财务室和镇政府大楼,而且进一步使受众了解到云盖村村部大楼的建筑规模之大,拖欠债务之重,室内装修之豪华,违规配备之奢侈,与镇政府大楼对比之奢华。显然,作者在此运用了以图像意义为主、文字意义为辅的互文策略,这一策略不仅使受众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印象,即“云盖村村部大楼过于奢华”,而且可以激起人们对云盖村村委干部腐败与奢华行为的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绪。

(二)网络跟帖的新闻效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除图文互文外,新闻跟帖也越来越成为网络新闻语篇构成的一种重要篇际互文策略。跟帖通常紧跟在新闻之后,受众看完新闻后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字数长短不一,深受广大网友喜爱。如网易、新浪、腾讯等网站都在新闻正文后面设有网友评论入口,以方便网友即时发表自己阅读新闻之后的感受、观点和意见。这些网友的留言评论以跟帖的形式与新闻正文“捆绑”在一起,不仅使新闻与跟帖,而且使网友之间的相互跟帖形成了互文关系。

网络新闻跟帖一般具有以下四大特征(廖福生、江昀,2010;王兆华,2007):(1)新闻跟帖既属于大众传播又具有一定的人际传播功能。对于跟帖的作者来说,他们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广大受众,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发帖者展开互动。对于阅读新闻跟帖的受众来说,在他们看完新闻后再浏览别人的帖子,既可以了解他人的看法,又可以主动参与到这一互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使网络新闻的人际传播特点更为明显。(2)新闻跟帖的草根式评论。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能给所有受众在读完新闻后一个吐露心声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这个角度看,虽然网民的跟帖内容不一定很成熟,但从一个百姓的角度去解读新闻,发表的评论往往具有草根的视野。此外,新闻跟帖的语言也常具有“草根式”特点。网民能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找到其中的联系,对新闻所发表的意见经常超越新闻内容的本身,这种看似东拉西扯、顺势帮腔、逆行直言、归谬反讥的点评风格,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新闻跟帖对社会议题更为关注。新闻跟帖反映的是网民的社会心理,比如当前跟帖数较多的常常是有关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公共安全、官员腐败等问题的新闻。据调查,与汽车、娱乐等新闻相比,社会、时政新闻更能吸引网民的跟帖,虽然前者的点击率相对较高(廖福生、江昀,2010)。这表明网民更加关心社会议题方面的内容。新闻舆论对社会监督作用的价值体现也是在此。(4)新闻跟帖既能满足受众的表达欲望,又能促使网络媒体不断优化其新闻结构。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通过新闻跟帖设置能使受众在读完新闻后有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表达欲望。同时,媒体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通过对跟帖内容与跟帖次数的分析,判断出网民对某类新闻的关注程度,从而调整自己的新闻结构。

正是因为新闻跟帖具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功能,加上其对社会议题进行草根式评论的特点,因此,通过使用新闻跟帖这一篇际互文策略,网络媒体可以使受众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更为熟悉、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从而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新闻效应。如长沙云盖村欠债千万建豪华村部大楼这则新闻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各种热议与跟帖,仅网易就有11 348人参与,跟帖1 069条。下文将以本则新闻中三种类型的跟帖为例,分析网络跟帖所产生的新闻效应。

1. 正面回应型。如上文提到的网友“帅气飞扬”所发的帖子:“招商引资难道看大楼吗?应该看当地的投资环境,主要是政策优惠这些吧,如果我是商人我看到这个大楼立马就走,因为这个大楼还需要纳税人买单的”,就属于正面回应型,因为这一跟帖直接对云盖村村委的行为进行了质疑与评论。这则帖子观点鲜明、语言平实,产生了较好的新闻效应,被顶1 939次。不少网友在此帖的基础上,进一步跟帖,发表了自己意见。如“plosa”(2013-10-25 14:14:01)写道:“去投资,第一个就得先替村委会把这一千多万的债还了……村委会还债,无非就是卖地挣钱,其他方面收入很微。”“211.138.*.* ”(2013-10-26 04:06:27)说:“那你去沙漠投资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招商投资是对的。但没规划审批前建大楼是渺视法律应当重罚”。“ip:218.58.*.*”(2013-10-28 23:27:08)跟帖:“招商引資看的是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这里面也有为政绩牺牲环境、土地的官员)、交通、生活,其实最主要的是工商、税务等部门少一点吃拿卡。”

2. 侧面推新型。在侧面推新类型跟帖上,“胡思不乱写”的帖子是一个典型。这一帖子并没有直接评价云盖村村委的行为,而是详细介绍了美国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政府大楼及其相关情况,二者对比鲜明,引起不少网友共鸣,被顶2 642次。该帖子发布不久,马上有不少网友跟帖。

3. 调侃讽刺型。上文提到的“1414571599435”跟帖“为什么豪华,越豪华回扣越大,这都不懂”,讽刺云盖村村委欠债千万建豪华村部大楼是贪腐行为,语言犀利幽默。这一调侃讽刺型跟帖被顶419次。如“117.136.*.*”(2013-10-25 14:33:22)在这一跟帖基础上,继续调侃:“不过说回来,1200万建设这栋楼,那其他动辄上亿建设该多豪华啊!”

从本则新闻跟帖实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围绕“长沙贫困村举债千万建违章办公楼”这一社会事件,网络媒体是如何利用新闻跟帖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功能,将广大网民对该事件的“草根式”评论呈现给受众的。在此,由于新闻跟帖策略的运用,受众不仅可以获取来自该新闻本身的信息,而且可以看到来自网民对其进行的直接跟帖,以及网民之间互动产生的相互跟帖,这些跟帖观点鲜明,形象生动,语言或平实或犀利或幽默,从而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新闻效应。

四、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篇际互文越来越成为话语商业化、技术化和民主化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网络新闻语篇中篇际互文策略主要有图文互文和新闻跟帖两种形式。其中,图文互文策略又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1)以文字意义为主,图像意义为辅;(2)以图像意义为主,文字意义为辅。而新闻跟帖则可分为正面回应、侧面推新、调侃讽刺三种类型。

与传统纸媒新闻相比,图文互文、新闻跟帖策略的运用能使网络新闻产生较大的新闻效应。在网络新闻语篇构建中,图文互文策略主要运用具有内在关联、从不同角度表述新闻内容的图片集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从而使新闻更加形象化、立体化,更易为受众所接受、理解,产生较大的新闻效应。新闻跟帖策略的运用,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单向、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由原来的从传播者到受众这个单向“推销”过程,转变为一个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多维信息共建过程。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加上新闻跟帖对社会议题进行草根式评论的特点,网络媒体通过这一策略能使受众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更为熟悉、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从而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新闻效应。

注释:

①篇际互文“Interdiscursivity”一词有多种译法,本文译为“篇际互文”。

参考文献:

[1]Kristeva J. Word,Dialogue and Novel[A]. In T. Moi (ed.)The Kristeva Reader[C].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6.

[2]Fairclough 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

[3]李小坤,庞继贤.互文性:缘起、本质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2009,(4).

[4]赖彦,辛斌.英语新闻语篇互文修辞功能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2,(3).

[5]赵宪章.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9).

[6]王兆华.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新闻的跟帖功能[J].东南传播,2007,(1).

[7]廖福生,江昀,对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特点的分析[J].东南传播,2010,(6).

责任编辑:艾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