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语文辅导的几点反思
2017-06-14蔡晓燕
蔡晓燕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而过,中考尘埃落定。人总是习惯在结束时,盘点自己。事实证明,人也只有在盘点自己的同时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于是我写下了我的语文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中多关注优等生产生了效果
上一届中考辅导中我对优等生关注很少,而将绝大多数的机会给了差等学生,关注优等生的时间和次数,都显得不足。四班普通学生的数量较多,对优等生的关注就更少了。因此导致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秀率偏低。
正是吸取了这个失败教训,自己在本学期里更多关注优等生,尤其在四班,自己将绝大多数的机会给了优等生,在字词的提问上,在课文的分析上,尤其是对课外练习题的处理上,关注优等生的时间和次数,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四班普通学生的数量较多,加之自己是班主任,对优等生关注太多怕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所以关注得少一些,但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本学期学生语文成绩优秀率较高。
这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提高谁,就关注谁;关注谁,谁就能提高。
计划:在中考的压力下,关注有希望的学生和边缘的学生,更多关注很有希望,但语文成绩偏低的学生,特别关注语文不好,可能会影响升学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有所取舍,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以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侧重点掌握得不好,主要表现在各课用的课时不科学,一篇课文中重点问题不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其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敢超越课本,也不敢超越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能够继续进行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我心里清楚,超越课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没有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
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只是一个例子,那就可以为教学需要所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适当地更改与调整教材内容。另外,被选人教材的文本深深地烙着时代的痕迹,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价值观感染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且许多教材对中考试题的示范作用已经削弱,没有必要再当重点去讲。但我只知道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不敢超越教参,过分束缚手脚。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低效费时的做法。教师在教好课文基础上,超越课本,收集课本以外的材料,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复习巩固,是必要的学习环节
以前学生的课下作业,对付的现象严重。很多时候,我把作业留到学生回家去做,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发挥出来。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很少,下课后没有压力,抄答案、瞎编,缺少在课堂上应有的紧迫感,缺少深入细致的思考。本学期,我首先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每天早晨从所有学生中抽样检查15本作业,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各抽取5本,仔细批阅,给优秀作业者打上“☆”,并给予表扬。此举目的在于:(1)了解全班作业的整体情况:(2)鼓励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3)督查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作业。有时抽讲:作业评讲很重要,然而每条必讲又耗时甚多。不妨将在批阅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题目(如难题、普遍易错题等)放置在评讲环节,同时对知识运用或解题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这样做既避免铺天盖地的评讲给学生带来身心的疲惫,又调动了学生对自我认同的问题进行思索和合作解决的兴趣。
四、准备要周全,不可替出题的老师做主
语文复习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少,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到位。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能放过,要善于穿线联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语文总复习要有序列性、层次性。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言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从命题到半命题、到自命题作文等形成序列。
有时会遇到自己不愿意教的内容,会遇到自己讲得不顺手的课,不可根據自己的好恶而删减文章,特别是文言文,原因是语文的文言文就是考课内内容,出题者就是这样:一方面要出好题,一方面要防押题的。上一学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送东阳马生序》,文章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语言琐碎。师生都比较头疼。可是一个辅导中考的老师说,《送东阳马生序》是重点篇目,于是大家都认真复习,结果中考真就出了,学生因为是刚复习的就记住得多,反而得了高分。这真是后怕呀。
这充分论证了一个道理:不可打无准备的仗,复习得周全,得分率才能高。
计划: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不可轻视的就不能轻视,就像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一样。
以上是自己在辅导中考的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希望在新的学期,自己边教学,边反思,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绥芬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