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诵读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14沈云
沈云
诵读是和情感体验、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指反复多遍、带着个人情感体验的朗读。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但是,在实际诗歌教学课堂中,因为想要面面俱到,朗读通常被排挤到边缘位置,往往是上课前听录音读,学生齐读一遍,待教师把知识点教授完了,再齐读一遍,这样一来,朗读就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真正的功效。所以,为使学生能通过诵读来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就必须把读落到实处。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三步走实现这个目标。
一、初读正音,划分节奏
读准字音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由于古典诗词讲究平仄押韵,且汉字里有大量的多音字,所以在学生首次朗读之前就必须要正音。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的“华”,就应当按古音读作“华(hu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天台”是地名,“姥”和“台”分别读作“姥mu”和“台tai”,“殷岩泉”的“殷”是震动的意思,读作“殷yin”;《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按平仄规律应读“骑ji”。
划分节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诗歌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它们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在五言詩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而在七言诗中,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另外还有“二二三”节奏和“四三”节奏,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课堂上听录音并小声跟读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扫清阅读障碍。
二、创设情境,再读悟情
诵读诗歌要感受诗人的生活、体味诗人的心情、联想诗人的处境,去追寻诗人的思维轨迹,进入抒I青主人公的角色,也就是要进入到诗歌的情境当中。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或老师范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姥山风景的图片,一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天姥山的高大雄奇让学生深感震撼,他们读“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时候自觉地提高声调,加快速度,读出一种仰慕的情愫。又如教学《声声慢》,我便在凄清的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范读,时而哀怨、时而叹息,将学生带入李清照黄昏独坐、饮酒遣愁的情境当中,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时都在模仿我的语气语调,同时,也有效地进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
三、适时点拨,读出诗韵
诗歌是一种美的文学样式,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在对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把握之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适时点拨教会学生把握诵读的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是诗人在为即将见到的仙境蓄势,朗读时点拨学生语速放缓,语调低一些,营造一种梦幻而神秘的感觉。紧接着,诗人连用四个四言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呈现仙境开启的瞬间,朗读时点拨学生语速要快,重音落在每句的后两字,以读出这种震撼的场面。如此,诗歌中的场面变换便随着朗读声的高低起伏展现出来。又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用叠词营造了愁惨凄凉的气氛,朗读时点拨学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抑郁,并做到声断气不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则写出了词人内心空荡,孤独寂寞和痛苦煎熬,朗读时点拨学生可以使用颤音读得哽咽欲哭,“独自”和“黑”应有稍长停顿,并作重音处理。这样读便会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人的悲戚与痛楚也会通过声音传达开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理解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诵读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多给学生读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