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曲阜三孔楹联赏析(二)

2017-06-14

对联 2017年9期
关键词:杏坛斗拱孔庙

棂星门

棂星门

圣时门

弘道门

棂星门:

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说起棂星门,人们还会提起一个乾隆造字的故事。当年乾隆题字的时候,认为棂星门的棂字笔画太多,同星门二字写在一起,笔划粗细很难统一,就自作主张把大写的棂字右下方的巫字省掉了。于是“欞”就变成“櫺”了。又有人说,因为孔子不信鬼神,所以就把巫字去掉,成为了乾隆自创的一个汉字。做为繁体字,櫺和欞一直通用,后来都简化为棂字。

有关对联:

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二门:

二门又名圣时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前的汉白玉坊,名太和元气坊,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奎文阁:

“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原名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1191)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三年(1500)又重修。

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宇的建设上称的上是孤例。它高23.35米,东西阔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为此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专写了“奎文阁赋”,赞誉奎文阁的建筑研究价值。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有关对联:

功垂万世;

德贯百王。

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杏坛:

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重修,即今日之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亭内藻井雕刻精细,彩绘金龙,色彩绚丽。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

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其中尤以汉魏六朝的碑刻称誉海内外。

有关对联: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猜你喜欢

杏坛斗拱孔庙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缁帷杏坛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几处孔庙争暖树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从寓言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