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7-06-13吴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6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人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学校办学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应针对高职学校的办学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經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从产生之日起,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不同时代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关键的一环。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产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单一,致使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短缺成了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党和政府提出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但是,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期,没有统一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而是更多地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在专业设置方面摆脱传统高等专科教育按本科学科模式设置专业的做法,强调面向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把专业设置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了学校。学校通过企业调查、市场分析、成立专业委员会等改革措施,努力使开办的专业面向市场。这些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至20世纪 90年代后期,已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市场、面向需求。然而,由于专业设置权在学校,也出现了专业设置特别是专业名称的混乱和专业内涵的不明确。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社会职业变化频繁、迅速,各地区如何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如何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支柱产业,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而修订专业目录;专业设置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地区院校专业如何布点、统筹安排,有待我们去研究,各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打造符合院校特色的专业群,还有待我们去探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介于技能型和智力型之间的人才,即技能--智能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加工和技术服务的智能化要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即智能人才,这类人才毕业后就能"上岗"、"顶岗"。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从起步到发展,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课程设置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高职学校自身的发展。深化和加快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弄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高职学校原有课程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同一专业内的专业课课程内容前后重复现象比较突出;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关系不明显;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总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学术型的课程价值取向,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

(二)"内容深、负担重、学习难"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编制分化过细,单一的学科课程,门类多,课时长。

(三)没有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关系,忽视了不同地区的不平衡性和各校的特殊性,忽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有的权力、责任与创造性。

(四)对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的关系把握不当。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高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二)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加入WTO,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教育部门和有关院校在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经过对比权衡,国内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与飞速发展且日趋开放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处于滞后状态。按照国际惯例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应该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度超前发展,唯此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助推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才能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也才能实现在国际教育交流和中外合作中的平等对话。为此,高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淑玲"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6 期

2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 石伟平 徐国庆

3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情况 《职教论坛》2007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吴兰,女,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人才
人才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