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项目管理方法探讨
2017-06-13郭顺利刘晓亮张文辉
郭顺利 李 崴 刘晓亮 张文辉 杨 华
(1.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426;2.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 3.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湖北 武汉 430000)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项目管理方法探讨
郭顺利1李 崴2刘晓亮1张文辉3杨 华1
(1.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426;2.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 3.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湖北 武汉 430000)
依托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介绍了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项目管理现状,并对其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水封洞库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封油库,项目管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
0 引言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保证石油稳定供给,需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相比于地上的储备库,地下储备库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躲避常规武器袭击等优点[1],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作为地下储备库的一种,除了具有以上优点,还具有区域适应性强、库存规模大、占地面积小和易扩建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储备库建设的首要选择[2]。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黄岛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具有洞室规模大、数量多、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增加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控制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以保障水封油库施工和后期运行的安全性。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能够规范工程建设的管理流程、减少审计风险。项目管理体系应提供详细的施工信息和监测信息,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管理上的疏忽而造成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后期工程审计的风险[3]。
2)需要搭建沟通管理[4]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项目管理体系需要搭建一个集中的平台,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科研以及服务紧密的组织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六位一体”。
本文主要依托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详细介绍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项目管理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等,为后续的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指导。
1 项目管理模式与相关制度
1.1 项目管理模式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主要采用建设项目部负责的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建设+监理+第三方技术(服务)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行使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单位实施全过程监理控制,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主要为高校和相关研究所)实施现场监控量测、地质超前预报和围岩稳定性综合判识。在建设项目部统一组织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各司其责,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建设团队,安全、有序、高效、优质的建设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
1.2 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编制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项目管理手册》《项目HSE管理手册》等,为项目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另外,除了相关的章程手册,还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其中具创新的是地质会商制度。地质会商制度是根据地下工程动态设计、动态施工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特点,为正确解决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中对新揭露地质现象的认识而制定的。
通过地质会商,实现各参建单位的地质工作、地质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动态设计、动态施工服务,加强施工勘察、地质超前预报、现场监控量测、围岩稳定性综合判识工作效率,使地质会商制度化、常态化。
为了抵制会商会议能够圆满的召开,由监理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地质联合巡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共同参加,为提高下一次地质会商会议质量准备好第一手资料。通过地质巡查和地质会商,实现各参建单位地质工作、地质信息更好地为动态设计、动态施工服务。
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为使项目管理规范、高效、有序,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自项目策划阶段就组织开发了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项目管理信息系统(DKPMS),实现了科学量化、切实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洞库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该系统具有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风险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能够实现以下目的:1)形成一个包括设计、施工、监测等信息的资源库,建立了信息集中的平台,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2)规范了管理制度,强化了管理水平,促进了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3)及时为各部门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决策的准备性和可靠性。该系统经过反复的调试和运行,基本符合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达到了系统开发目标要求。
为了保证DKPMS系统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系统管理员每周进行数据稽核,对系统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没有及时录入的督促录入,数据有误的及时督促修改。另外,对各参建方进行各类系统应用培训,不仅能使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同时在应用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对该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
3 HSE及质量管理
3.1 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
按照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了“质量第一,持续改进,以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大型石洞油库示范工程为己任”的项目质量方针和“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符合设计技术条件要求,竣工技术文件达到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单位工程评定合格率100%,主体质量达到优良,创部优工程,争创国优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从建立统一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入手,制定发布《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并明确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和第三方技术监测(服务)各自的质量职责和质量控制要素。
3.2 生态环境和安全卫生控制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为国内第一个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建设项目部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尤其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程建设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的环保工作重点采取过硬措施,主动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具体的措施如下:1)地下工程施工产生废水采取沉淀后循环利用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竖井口采用喷雾降尘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安全卫生控制方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与职业卫生全过程控制,针对地下工程施工特点,为降低开挖、爆破、运渣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洞挖作业人员的健康损害,在个人劳动保护配备上,采取了强制性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无偿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达到和提高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同时为施工人员配备常规应急药品、防蛇毒药品、防暑降温药品,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项目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其中着重介绍了黄岛地下水封油库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即地质会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DKPMS,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为设计和施工提供质量保证,并且对于后续的水封洞库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钱七虎.国家石油储备库应建于地下[N].科学时报,2007-10-09.
[2] 王梦恕,杨 森.地下水封岩洞油库是储存油品的最好型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C].北京,2004.
[3] 钱建春,牛经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J].施工技术,1999,28(8):51-53.
[4] 纪延光,韩之俊.基于课题制的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研究[J].软科学,2003,17(5):66-68.
[5] 武建宏.黄岛地下水封洞库项目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
Study on underground petroleum storage caverns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Guo Shunli1Li Wei2Liu Xiaoliang1Zhang Wenhui3Yang Hua1
(1.HuangdaoOilReserveBaseLimitedCompany,Qingdao266426,China;2.GeotechnicalandStructural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061,China;3.TheThreeGorgesProjectCommandPostofArmedPoliceHydropowerTroops,Wuhan430000,China)
Relying on the Huangdao 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 of underground cavern project, introduc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Huangdao underground water sealed caverns, and the innov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are studied,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water storage engineering project.
water sealed cavern,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system
1009-6825(2017)13-0238-02
2017-02-27
郭顺利(1964- ),男,经济师; 李 崴(1992- ),男,在读硕士; 刘晓亮(1986- ),男,工程师; 张文辉(1964- ),男,工程师; 杨 华(1979- ),男,工程师
TU71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