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2017-06-13陈建和宋成宇
陈建和+宋成宇
摘 要: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本文首先结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流程,指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运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效率,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运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122
1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施工中所使用的重要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决定了该市政道路的行车舒适度和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到在该市政道路上行驶和经过的车辆与民众安全,以及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因此,必须要解决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效率。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混凝土配置环节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购入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市政道路施工设计需求、原材料保存不当,性能被破坏。
配比环节:配比试验次数少,存在偶然性、配比使用的计量装置精度达不到要求,甚至不使用计量装置、配比人为失误造成原材料比例不稳,破坏混凝土的和易性。
拌合环节:不注意检查原材料,造成砂石过磅,袋装水泥被污染,含水量不足等现象;对原材料添加的比例计算不够精确,水灰比控制达不到要求,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混凝土施工时容易出现麻面或者裂缝现象,破坏路面平整度。
2.2 路面振捣环节存在的问题
振捣时间过短或过长、振捣方案不合理、振捣人为失误、平板振捣器故障等,会造成振捣不足或者振捣过度,不仅干扰到提浆刮平工作,加大人工作面的难度,还会极大破坏市政道路混凝土层面的平整度,增大补救量,延长施工时间,造成施工资金的浪费。
2.3 接缝施工和模块设置环节存在的问题
模块设置包括模块顶板标高和模块支设稳定程度,直接關系到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在设置模块时,没有结合模板接头处的施工工艺设计模块、抹平混凝土时方式不当或者粗心大意、模板刚度不够,难以保证支撑的牢固性、对市政道路施工缝和胀缩缝的处理不够重视,没有严格依照路面缩缝标准处理混凝土层面等,会造成混凝土层表面不平整、市政道路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1]。
3 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效率的措施
(1)配制混凝土环节。依据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和施工方案,准备合适数量和型号的搅拌机,并进行混凝土配比试验,混凝土的配比要满足耐久性、工作性和弯拉强度三方面的要求。
之后开始配置工作,在正式配置之前,要试运行搅拌机,确定好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后,再严格按照配比添加原材料,搅拌配置混凝土。其中,单批次检查次数至少在2次以上,还要检查原材料的稳定性,以保证材料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对原料和添加剂的配置误差也有严格的限制,比如:水泥的误差要在±1%,粗细骨料的误差要在3%,添加剂的误差要在±2%;还要按照砂石-水泥-碎石的顺序添加原料,并保证加入足够的水,依据原材料的属性和配置需要,控制好合适的搅拌时间[2]。
(2)混凝土面层摊铺环节。主要目的是将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根据面层厚度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摊铺方法。如果厚度<180mm,采用一次摊铺;如果≥180mm,则进行分次摊铺,混凝土面层下层的厚度要接近总厚度的3/5,再进行上层的摊铺,以保证混凝土层成型的连续和摊铺的均匀;摊铺高度则是依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参数以及振捣工艺计算得出。
(3)混凝土路面振捣环节。摊铺工作完成后,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需要和施工要求,控制合适的振捣频率和振捣点,实现混凝土层的充分振捣后,全面振动压实摊铺层,并利用平板设备整平上层表面。
(4)接缝施工环节。市政道路路面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利用振动压缝刀等设备对道路进行接缝施工,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确定压缝操作的深度,深度符合要求后撤出设备并对路面进行修复,在缝中嵌入隔离材料,等到施工路面层初步渗出水分后将隔离材料取出,为了保证接缝灌填的顺利进行,要及时对路面进行清理,保证混凝土面层没有杂质干扰。
(5)混凝土层养护环节。主要内容是控制市政道路路面层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完成接缝施工后,为避免混凝土路面层水分过度流失造成路面收缩裂缝,要及时洒水;如果外部温度过低,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路面层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路面裂缝。
在路面成型初期,为了避免车辆过重或者通行压力过大对路面造成破坏,要严格限制通行车辆的重量,限制通行荷载,并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的混凝土的结构弯拉强度决定养护方案和养护时间。
(6)拆模环节。依据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的成型状况和外部环境温度确定拆模时间,拆模时要注意对模板完整性的保护;拆模后及时检查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和成型状况,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通行要求后,再逐渐开放交通。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市政道路通行时,一定要确保道路混凝土面层的强度≥设计强度的80%,通行荷载<设计荷载。
(7)完善施工检查机制。明确市政道路施工工序后,结合施工内容和施工要求,制定严格的质量规范和施工标准,并将施工内容和施工责任具体明确到施工人员个人身上;组织一支专门的施工检查队伍,依据施工方案和要求设计好检查方案,详细规定检查时间和检查内容,以及检查标准,保证施工检查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提高施工检查效率,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规范有序进行[3]。
4 结语
认清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状况的检查工作,改善混凝土技术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状况,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齐力,李鹏惠.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 城市建筑,2016(09):238.
[2]周燕飞.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6):94-95.
[3]黄伯聪.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