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用心拍摄
2017-06-13黄耀华
黄耀华
我来自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能够按时完成野外调查工作或者巡山时不掉队,我养成了迅速拍摄几张记录照就继续赶路的习惯,虽然有了很好的器材和大量接触野生动植物的机会,但拍摄却步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在“野性中国”举办的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中,课程很紧密,自由拍摄的时间不多,但课程之外我常与几个同学利用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外出拍摄。
来自湖南壶瓶山保护区的白林壮同学行走得很慢,但他敏锐的听觉能够听出周围鸣叫的是什么动物,并在叫声的指引下找到野生动物。袁明辉老师是在世界各大自然影像比赛中获奖无数的大师,其作品的艺术性自然是一流的,他的行走速度同样很慢,一只水黾他就能静静地拍摄半个多小时,他的每一张作品都经过精心的构思。来自台湾的黄一峰老师带着我们拿起画笔去细心地观察一个小生命的细微特征,那些特征其实是我们透过镜头快速拍照时根本无法注意到的细节,那是一种精致的美。在洱海月湿地实践拍摄时,我寻找野生鸟类的能力并不差,我的反应速度和对快速移动物体的追焦能力也很好,湿地出现的每一种鸟儿我都拍到了,甚至有红胸田鸡的飞版,可我却没有一张出彩的照片,我还是太快了,留给每一个拍摄对象的时间太少了。
这些年的野生动物摄影我一直在追求快:快速行走、快速反应、快速对焦、快速离开,连相机的设置及相机的背负都是为快速反应而准备,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能算是记录照,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用心构思用心拍摄才能拍出好的自然影像。
小鸊鷉/摄于大理洱海月湿地公园
拍摄者:明猛,来自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
导师董磊点评
记录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也是使得一张作品变得更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方法。这张照片中,出生约一周的两只小鸊鷉正在扇动其稚嫩的翅膀,仿佛正在互相比赛,或者交流一件令它们十分兴奋的事情,而另一只则淡定地出现于画面的另一侧。虽然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母的身影,但正是由于这种近乎无忧无虑的姿态,表达了它们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感,让人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赤腹松鼠/摄于大理大学茶苑
拍摄者:梁霁鹏,来自广西崇左白头叶猴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导师董磊点评
一只赤腹松鼠坐在树干上突起的小枯枝上,前肢环抱,正视摄影师的镜头。松鼠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动物,如何去记录这种与人类生活极为接近的动物,而呈现它的特别之处反而会更有挑战。整幅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画面色彩极为干净简洁,树干、松鼠的毛色都呈出非常协调的灰色,而树干的纹路与松鼠的身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竖条构图。但主体松鼠并没有被淹没,而是非常突出。正对摄影师的视线、赤色的腹部、环抱的双手,一种似乎是好奇又似乎在思考的生动表情,都吸引人的目光集中到拍摄主体之上。我认为自然摄影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画面呈现自然美感;二是画面具有故事感;三是内容体现了特定自然科学内容。最全面的影像是最好的,这张赤腹松鼠在这三个层面都做得不错,这很重要。
鼠兔/摄于苍山洗马潭
拍摄者:依明江·胡达拜尔迪,来自新疆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
导师董磊点评
在经典的肖像摄影中,目光的交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自然而毫无防备的姿势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元素,但对于拍摄野生动物来说,这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只鼠兔正在杜鹃花枝上好奇地侧脸打量着摄影师,整个面部表情使得它显得很“萌”,同时,作品还讲述了拍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奚志农
云南大理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他将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护住了它们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和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进一步壮大了用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他在2010年被英国户外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40位自然摄影师之一,也是第一个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的中国摄影师,还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師。
苍山自然中心
近日,由奚志农和“野性中国”团队共同筹建的苍山自然中心正式揭幕。该中心坐落于大理苍山洗马潭海拔3800米的平台上,是中国首座由民间自发筹资建成的国际化自然中心。
“我们修建这个中心,就是希望让更多旅行者不仅可以领略苍山的魅力,还能在保暖、防潮的基础上为旅行者提供其他服务,同时也将苍山的生物多样性介绍给他们。”奚志农表示,在苍山建立自然中心的意义除了为旅行者提供更舒适的游览体验,同时更是希望以此作为基地研究和科普苍山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