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再贴近
2017-06-13
水下拍摄
·采光:水底透光率差,拍摄时常需依赖闪灯补光。 若想完全采用自然光,则建议于中午或夏季时段拍摄,或是根据地形地貌选择阳光照射较好的水域进行拍摄。
·贴近被摄者:光在水中的传输和空气中不同,随着水深的加大光线中不同波长的颜色会被消减,比如阳光穿过水面5米,红色就会减退,20米时还可看到黄色,在水深30~60米处,我们看到的就只有蓝色了。而且,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不断变弱,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光线也变化无常,所以在曝光上就需要更全面的考虑。水下拍照除了光线的不断变化,机会也转瞬即逝,很多鱼类的行为只是一刹那,如果没有抓住,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一模一样的景象了。除此之外,水中的能见度普遍比陆地要差很多,所以一般只用广角和微距镜头,都要离被摄体很近才行。
·鏡头:水下为360度宽广空间,且较为昏暗,尽量使用广角大光圈镜头,一方面能扩大取景范围,一方面能够在较暗的光线下取得相对清晰的影像。
·防水壳:提前对相机防水壳的各项操作进行熟悉,在下水前一定要试用和检查,对防水壳的密封圈进行清理,并定期保养。
徐健
野生动物摄影师。多年来致力于拍摄中国的自然和野生生物,传播中国自然之美,并推动保护。他曾担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自然历史编辑和摄影师;参与拍摄BBC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参与创办“野性中国”和影像生物调查所(IBE);他是历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指导老师,还担任过多个国内自然摄影比赛的策划和评委,编写翻译了《自然摄影手册》和《带上摄像机去野外》等书籍。
蝌蚪·摄于苍山清碧溪
拍摄者:周佳俊,来自浙江资源监测中心
导师徐健点评
与普通的陆地摄影相比,水下摄影有着根本的不同。相比海洋水下摄影,高海拔山涧中的动物常被认为更加难以捕捉。在这幅作品中,一只正处于变态期的蝌蚪躲藏于生满苔藓的石头背后,水中颗粒物及虚化环境,显示了水流的湍急,使得画面充满动感,与视线中央相对静止的小小避风港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戏剧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