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和评析

2017-06-13祝剑亮��

关键词:卫国战争思想性文学性

祝剑亮��

摘 要:本文是一篇小说节选,在此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意在引领学生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使学生从中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并要求学生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本设联系自然、社会、人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卫国战争;肖霍洛夫;文学性;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34-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肖洛霍夫曾参加了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他在1946年春天遇到一位带小孩的司机,听到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触动心弦,经过十年构思酝酿,终于在1956年完成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本文作者受到一位老兵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采用口述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纪实的意味,当用第一人称叙述时,适当的穿插了抒情和议论,展露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明了自己的情感立场。

二、问题设计

1.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学生基本上会回答索科洛夫)

2.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和表现?请按照时间顺序全面搜索。(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主人公的遭遇。

命途多舛,命运刚出现点转机,新的打击又接踵而至,情节曲折,突出表现他的不幸,而导致这不幸的是战争。

三、课文研习

1.索科洛夫感情变化的重要转折,他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是哪个事件?

(收养凡尼亚。)

2.收养凡尼亚部分,明写索科洛夫的遭遇,暗写凡尼亚的遭遇,他有怎样的遭遇?

(爸爸牺牲了,妈妈被炸死了,没有一个亲人,只能孤身流浪。凡尼亚和他有共同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你也说到共同的遭遇,我想追问一下,假如把他们的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

(他这么小的年龄,本该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可是战争先后夺去了父母的生命,现在他只能过着流浪的生活,战争啊,真是残酷。亲情世界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你看,他们两人把一切不幸都承受了。索科洛夫,他自己早已是千疮百孔了,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收养孩子!可见他多么地善良、坚韧与伟大!)

4.小说的结尾,是主题的升华

(齐读最后两小节)

为什么“我”要“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明晰:“战争归来抱孤儿”一幕感人至深,没有血淋淋的战场,没有普天同庆的凯旋,但带给读者的是几多心酸几多欣慰。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战争泯灭不了善良。凡利亚是孤儿,他或许还不明白发生着的一切,包括战争和苦难、同情和怜悯,但孩子越是天真,就越发显出战争的罪恶和残酷。不让孩子看到流泪,这是由良知的人不想让孩子承受战争之苦,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这是成人对孩子的一份关爱,也是一份责任。

四、提问

在战争中受伤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吗?标题中的“一个人”应该如何理解?

象所科洛夫这样的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了共性,受摧残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所以,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投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全球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一个朝代的兴盛、灭亡,往往伴随着战争,虽然战争的性质不同,但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明代·张养浩)而有史以来的战争,承受牺牲和苦痛的都是人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索科洛夫的遭遇看得出来,战争几乎让他失去一切。

五、总结

十年磨一剑,本文虽然叙述的语言平实,却内蕴十足,极富张力。小说正是以“知否興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诗)!主人公带着孩子越走越远的令人难忘的图景,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令一切战争受害者唏嘘叹息,这正是它的艺术的审美的积极效应,作者不是用战争中的悲剧来换取读者的眼泪,而是通过叙写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而谱写的赞歌。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思想性文学性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纪念卫国战争
阅兵
俄罗斯举行胜利日阅兵彩排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普京冒雨纪念卫国战争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