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把打开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
2017-06-12王莹莹
王莹莹
[摘要]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他们需要将这些文化精髓作为自己精神的养分来滋补自己的大脑。而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把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想象;联想;艺术
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诗歌教学时,大多流于形式,即使对诗歌中的字词进行剖析,也未能让学生有效的理解诗歌内涵,并且普遍现象是,教师会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诗词鉴赏教学。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诗词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设计教学,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诗词鉴赏教学。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诗词意境
古诗是诗人为了描绘某种情景,抒发某种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段。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故事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进而有效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个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开展诗词鉴赏教学。不过,他们的知识储备较差,对于一些古诗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比如这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果单纯地将这句诗摆在学生的面前,会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不知所云。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师要对诗词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进行深入的剖析,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地情景,在每个学生都理解的情况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到诗词的意境。
比如《江雪》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并且也是容易让人理解的。授课阶段,我说到:“古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古人常说的‘诗中有画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读,在读的过程中你们在脑中反映出这幅画。”接下来,我让学生们将自己脑海中反映的画面说出来并说出感受。有学生告诉我有种孤独的感觉:也有学生告诉我那是一个寂静的画面,让人感到很冷清和凄凉。
由于一开始就给学生们创造了一种画面感,并抓住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联想,体会诗人情感
通过联想,能够对诗词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能够对诗词的画面进行想象,但是他们由于他们知识储备不充足,对诗词内容不能做到有效的联想,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设置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做到文化共融,情意相通。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诗词内涵。不仅如此,这也能一定程度地促进学生感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讲解《江雪》这首古诗时,由于一开始引导学生对诗词画面进行了想象,使得学生对诗词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过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古诗内涵,我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比如,我问道“同学们,你们刚才对这首诗进行了想象,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幅画。你们有什么感到疑惑的问题吗?比如这个老翁为什么要冒着严寒在江边独钓?”接下来,我让学生们对此展开交流讨论,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继续说道“诗词都是为了表达诗人情感的,要想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就需要对诗人的亲身经历进行联想,这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我对柳宗元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学生们了解到这是柳宗元被贬后写下的一首诗。我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进行联想,以此来体会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联想,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让他们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
三、艺术层面的分析,把握诗词艺术
开展诗词鉴赏教学时,仅仅提高学生感性理解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情感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艺术,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养成分析诗词的能力。教师在分析詩词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将诗歌的理解上升到艺术层面,要在不断的引导渗透中,让学生掌握这些术语,让他们学会分析、鉴赏诗词。
在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联想,而且还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分析。我先对诗中“潋滟”、“西子”、“相宜”等生字进行了讲解,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述这首诗。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来理解题目,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首描写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一首诗。然后,我说到:“这首诗一共四句,这四句诗是否都在写西湖美景?”学生们进行了否定,并告诉我前两句才是写景的。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讨论过后,学生们告诉我后两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西施。我让学生们思考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巧妙之处,学生们告诉我这样能够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将西湖的美展露无遗。
通过进行艺术层面的剖析,进一步加强了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并让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分析诗词,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在进行诗词鉴赏教学时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当然,诗词教学不限于此,广大语文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究,完善诗词教学手段,承担起文化传播者的义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