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误区
2017-06-11蔡凤萍
蔡凤萍
摘 要: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面对的对象也都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声乐教学也因为其特殊性,使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声乐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有一副好的耳朵和分辨力,还需要教师能正确使用声乐教学语言。初为人师者或者教师缺乏认真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极易走入声乐教学语言的误区。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浅谈有哪些误区,如何避免。
关键词:声乐 教学语言 误区
声乐教学历来是被认为与其他艺术教学相比,最难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这么讲呢?一是因为声乐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 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二是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语言就会大不同。学生理解教师教学语言的角度或者说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悟性。
声乐教学语言是指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为组织和从事声乐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的运用各种手段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达到一个很好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可以说,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是一样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正确使用声乐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声乐人才十分重要。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声乐教学中,教学语言运用不当,会使教师、学生走入很多的误区。下面针对这个问题,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误区一:过分强调教师的自我体验。
每位歌唱者都有自己的歌唱体验。比如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于是常常会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是在教学时,有些教师看似将语言形象化了,实际上却是在把一些理论转化为自己在歌唱中的主官感受用于教学。如:我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你唱歌去找气啊,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名其妙。如何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不仅要形象化,也要具体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用闻花训练气息下沉时;半打哈欠的感觉训练学生打开喉咙;每个字贴着唱找气息连贯的感觉; “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吸着唱”、“喊着唱”、“竖着唱”、“哼着唱”、“靠着唱”、“叹着唱”、“躺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误区二:教学讲解过于复杂、理论化。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有些教师则将所有的问题、要领,一股脑全摆在学生的面前。如通常可以听到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往下沉、吸气要深、吐气要稳、下巴掉下来、笑肌提起来、牙关打开、咽腔立起来、前胸放松、后背立起来、气息通畅等。也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俱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更便利的接受并消化。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顧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式呼吸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是声乐教学的基石。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误区三:过分强调一个教学点。
比如在学生初学声乐时,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喉头的低位置和稳定性。有时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个要点,在教学语言中过分的强调。极力的强调这个要点,结果是学生不但没有做到,反而让学生钻牛角尖,养成唱歌压喉头的坏毛病。在声乐教学中,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语言既不能过分复杂化,面面俱到,也不能过分强调一个教学点,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辩证统一。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辩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注意辩证与统一的关系。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音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告诉学生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也要提示学生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担负着盛载知识和传递知识的重任,是教和学双边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桥梁,是声乐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语言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教学语言的误区也许无处不在。简而言之,成功的声乐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一副好的耳朵和敏锐的分辨力,还需要教师能正确的使用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