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案研究

2017-06-11庞红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员大学

庞红敏

摘 要:当今时代,社会思潮日渐多元,生活方式多样化引出思想观念更新迅速,学生置身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较之以往发生变化,在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出现不适应的表现。如何正确应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是作为一名辅导员基本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心理素质 应对方案

一、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是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也是辅导员的基本素质的一项应有之义。而在当今社会中,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大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进入大学生活,与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高中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有具体的明确的目标,而且任务较单一,只要是将学习搞好,班主任会将其他的一切工作为学生做好。班级活动也相对较少,不需要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都被置于学习成绩之后。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繁多的学生活动,一时间心理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出现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此问题,会感觉大学与心中多想有差距,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行为方式上会出现一定的变化。[1]

第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弱

大部分同学自尊心比较强,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上如果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会觉得不如别人。更有部分学生专业思想比较强,认为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就一败涂地,没有希望。认为专业决定未来,不喜欢的专业或者是不热门的专业前途渺茫,没有信心。再加上来到新的地方,与预期的大学出现差距,会出现否定的倾向。

第三、家长期望值较高

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家长对其期望比较高,对于考大学更是满怀希望。因此希望其能够考上理想的专业。对于就读专业家长表示不是热门专业,担心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对于学生想要转专业表示支持。[2]

二、正确应对,培养乐观积极心理素质

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一方面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保障学生的积极乐观心理素质培养。

1.及时汇报

发现学生不适应等心理问题出现时,及时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谈心谈话,努力转变其消极情绪,并及时的向领导汇报。

2.认真倾听

谈心是取得信任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采取了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在谈心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倾听。首先让同学自己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同学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参加活动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并同时了解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职业规划,了解高中时的学习情况,倾听兴趣爱好。

3.积极引导

在认真的倾听过后,要积极正面的予以引导,要学会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应该坚持下去,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以对于专业不满意为例,向有专业困惑的学子阐释专业与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每一个人遇到问题应该用积极的眼光乐观看待事情,不能看到不符合心愿的事情就一味的否定,也许我们看看事情的另一方面比原来更加美好的东西在等待他们。通过迎接挑战、改变自身,也许会发现自身不一样的地方,及在其他方面的闪光之处。其次,从专业历年的职业发展情况给同学做讲述,冷门专业不一定就没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每一领域都有杰出的人才,同时每一专业的学生都会有十分优秀的学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再次,从学校的相关制度方面给同学做介绍,学习一个专业并不影响自己其他兴趣的发展,旁听相关课程以及可以辅修第二专业都是可以的。

4.实践育人

实践是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同学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的相关活动,在一些大型的学生活动中,给予其一定的职务,让其感悟到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自身的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要想过好自身的大学生活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同学逐渐与其他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开始学会在众人面前讲话,打开心扉的同时愿意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性格也更加开朗了,在正常上课的同时,继续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小语种,发展自身的体育特长,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锻炼自身的其他方面的素质。

5.持续关注

虽然同学在思想上逐渐积极乐观,逐步适应了大学生活,但是需要仍然持续关注同学的思想动态。将心得体会、心得变化诉说出来,在哪些方面有些不适应以及自己的新的兴趣爱好也会一同分享。在找到兴趣点的时候,引导其转变心态,正视现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案例总结

一名辅导员需要综合素质很强,既要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同时又要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对于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对于引导心理问题学生总结出以下几条工作经验。

第一、辅导员应将耐心与细心相结合

耐心与细心是辅导员重要的岗位素质修养。学生的问题都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每名学生的问题也都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应该具备充分的耐心与细心。在處理学生问题时,应该掌握充足的学生资料既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还要有充足的耐心,做学生良好的倾听者使其充分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使其了解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又要是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与工作方式方法。只有将耐心与细心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意愿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第二、辅导员应灵活掌握工作方式

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谈心的方式,又可以通过实践育人等其他方式。处理不同的学生问题应该运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处理同一件问题也可以将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将座谈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日常接触的机会,多了解学生,通过周围的学生掌握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信息,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依据。在工作方式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变动,从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入手,或者用学生最为关心的事件作为切入点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使学生敞开心扉,消除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感才能促进工作更好的开展。

第三、辅导员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辅导员接触的对象是学生,处理的问题大部分是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遇事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所需与所想,才能选择更好的工作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我们多听取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多参与学生活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员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