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2017-06-11张丽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实践德育

张丽清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的增高。在现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的开展相关德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本文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创新和实践进行研究,希望为以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 德育 创新 实践 研究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校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以前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慢慢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我们就需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这对于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为此,本文对发展学生核心心素养的德育创新和实践进行研究,希望为以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学生普遍存在思想道德问题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网络消极因素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不断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很多网络上的消极信息和观点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二是缺少合作、团队意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存在严重的“个人主义”,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严重缺失,同时,大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存在严重的叛逆心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少和家长、老师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极端的心理和消极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存在一些读书无用、早恋、小团体主义、自闭等不良的现象;三是集体主义、大局观念单薄。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导致这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等严重缺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极易出现极端现象,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总之,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主要为:对自己不严格、对东西不怜惜、对事情不满意、对人不感激等[1]。

2.目前的德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目前的德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等都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来开展德育教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二是德育工作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德育工作缺少预见性和前瞻性,没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道德发展规律来制定德育内容,这必然会到德育工作的效果带来影响;三是没有发挥德育课程的作用。从目前学校的德育课程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德育课程都是比较单一的应试教育课程或者是知识教育类型的课程,更多强调是德育知识理论的灌输,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际关注的问题。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创新与实践的对策

1.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明确德育工作的价值定位

对于学校而言,德育工作主要就是思想道德教育,而其核心就是思想道德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得到主流价值的认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是最为重要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核心能力、知识、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来出发,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学生的才华和智力进行培养和提升,而且也要对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进行培养。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会在这个时期慢慢的确立和定型,所以这个时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寓教于乐、生动活泼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学校领导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教书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牢记师德,把德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来。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模式,这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一些幽默、严禁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比如,在教育学生“人和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的时候,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德育理论的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典型的事例或来自生态体验的游戏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其实也就是帮助自己,互帮互助是每个人不可缺失的道德品质。这样以来,学生不但可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而且也明白了故事所传递出的道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发现感动,融合沟通

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在校园——这个培育灵魂的所在,从来都不缺少感动。为弘扬传统美德,充分挖掘校园内德育资源,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典型人物的事迹感动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班主任应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开展了以“发现感动、表达感动、传递感动、共享感动”为主题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历时一个学期,评选出10位感动校园人物,包括5名学生和5位家长。面对每位人物的优秀事迹,在座师生和家长无不为之动容,许多家长更感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实效。

结语

总之,目前大多數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明确德育工作的价值定位,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发现感动,融合沟通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和合理性,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宽.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6.7:108-115.

[2]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5):76- 80.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